花旗银行:汇市贵金属及股票等全球市场每日焦点(2022年8月12日)
文 / 克拉克
2022-08-12 17:26:04
来源:亚汇网
虽然近期工业生产增速小幅放缓,但零售和服务业板块的复苏依然稳健,7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创逾一年新高。
房地产市场总体风险依然可控,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很低,且中国依然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稳定房地产市场。
中国信贷持续增长,科技监管走向常态化,香港IPO市场逐渐恢复,且企业盈利有望逐渐改善,这些因素均有望对中国股市估值的修复带来助力。
市况回顾:
虽然近期制造业PMI有所下滑,但7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5.5,较6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并且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
8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33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贸易顺差1012.6亿美元,扩大81.5%,创历史新高。
现状分析:
工业生产增速小幅放缓,但零售和服务业板块的复苏依然稳健
部分经济数据显示,7月复苏势头有所放缓。例如,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比上月下降1.2,位于临界点以下,暗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另外,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由50.4降至48.5,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9.5降至47.4,表明7月制造业面临的内需和外需可能均有所回落。
制造业景气水平的小幅回落可能一方面受到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另一方面,停贷事件可能对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带来一定影响,并进而对房地产相关的一些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带来一定拖累。
尽管如此,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认为,中国服务业板块的复苏依然保持韧性。除了上述服务业PMI数据创逾一年新高外,目前国内人员流动性数据也依然比较强劲。例如,民用航空旅客运输量已经恢复至2021年中期水平,暗示近期部分地区的疫情可能并未给大多数人的出行带来影响,零售和服务业板块复苏依然稳健。
地产风险依然有限,中国依然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稳定房地产市场
尽管停贷事件给经济和市场情绪带来一定影响,但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依然认为,目前银行对相关高风险贷款的敞口仅占贷款总额的1%,总体风险依然可控,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政策方面,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认为,防范经济重大下行风险可能为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中国依然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稳定房地产市场。消息称,由人民银行及建设银行联手成立的房地产基金获批,有望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支持。
通胀压力依然相对可控
在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最新公布的中国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相比之下,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
花旗认为,猪肉价格的上行可能给中国CPI带来一定上升压力,另外,随着经济重启,服务业价格仍然在缓慢回升。因此,花旗预计下半年中国CPI可能从上半年的1.7%升至3.4%,但依然相对可控,近期猪肉储备的释放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在工业生产价格方面,由于中长期来看,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或仍有下行空间,较高的基数效应也可能使得未来的读数相对较低,因此花旗预计未来PPI通胀可能继续存在放缓的趋势。
投资策略:
总体来看,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预计,未来政策会进一步出台,以支持经济的继续复苏。另外,考虑到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花旗预计中国经济复苏过程可能比此前预期的更长,且可能持续至2023年。
7月,受到停贷事件以及部分经济数据下滑的影响,中国股市出现回调,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市盈率再次跌至11倍以下。尽管如此,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依然认为,中国股市依然存在长期布局的机遇。
第一,中国信贷持续增长,6月新增信贷总额达到GDP的近28%,为2021年3月以来首次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信贷的增长有望对中国股市估值的修复带来助力。
第二,虽然部分在美上市中概股依然存在一定退市风险,但近期港股IPO市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一方面,历史上,IPO市场的活跃程度与中国股市走势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香港IPO市场的复苏也有望有效缓解中概股退市风险。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科技监管的常态化以及香港IPO市场的恢复可能是中国股市复苏的关键催化剂。
第三,目前中国政策依然以支持性政策为主,消费继续复苏。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预计,分析师对中国企业盈利的预测可能会在三季度至四季度出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