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随着各地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人们感受到经济大省所展现的责任担当。
首先,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含“新”量进一步凸显,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3%。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9.9%、83.5%、31.3%、10.8%。
浙江省交出的“答卷”同样亮眼。分行业来看,一季度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8%、18.2%和9.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13.1%和10.3%。笔记本计算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0.2%、54.1%、47.6%、26.2%。
在广东、浙江,以计算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不仅驱动产业创新,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其次,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加快释放有效需求,为经济增长筑牢根基、注入活力。
比如,随着“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落地,河南省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接续态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四川、河南成绩可圈可点。一季度四川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3.4亿元,同比增长5.2%;河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0.54亿元,同比增长7.0%。
结合各地的情况来看,未来,多个经济大省还将不断拓展新消费场景,寻找消费增长点,释放更多消费活力,更多促消费举措“正在路上”,值得期待。
最后,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大省勇挑重担,发挥各自优势,在稳外贸方面实打实地挑起了大梁。
比如,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外贸进出口2.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1.36万亿元,同比增长5%;浙江省外贸进出口1.29万亿元,同比增长7.3%;山东省进出口总值8203.4亿元,同比增长5.9%。
这些亮眼的数据离不开经济大省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浙江省为例,一季度该省进口高技术产品244.7亿元,增长39.3%;跨境电商全业态出口822.2亿元,增长3.3%,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3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充分佐证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可以预见,在经济大省的示范引领下,我国外贸将持续乘风破浪。
在笔者看来,经济大省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期待经济大省坚定不移地勇挑重担,打好政策“组合拳”,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引领更多省份因地制宜稳健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