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将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在重点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工作,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
申长雨还介绍,今年还将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按需审查。
中国成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在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相关重点工作的初步安排时,申长雨表示,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一是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持续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做优增量专利,夯实专利转化的质量基础,推动更多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机制。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知识产权专员派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数据资源供给,深入开展专利导航和分析预警,助力提高研发效率。三是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在重点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保险等工作,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四是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推进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强对品牌经济的支撑。推动专利商标协同发展,培育更多依靠专利技术成长起来的国货潮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申长雨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加强民企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切实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主动服务民营企业获权需求。在整体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2024年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累计受理专利预审请求34.5万件,其中七成以上的请求由民营企业提交,有效满足了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快速获权、快速确权的需要。二是高效推动纠纷解决。全国知识产权部门全年办理涉民营企业专利侵权案件3.7万件,结案周期平均在15天以内;各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全年服务民营企业15.7万家,涉民营企业的纠纷化解渠道更加多元。三是持续做优惠企服务。在全国3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积极探索便利化服务举措。四是指导促进资源对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近1.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按需匹配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加速成长。推广知识产权普惠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多家民营企业。五是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提供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全年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指导800多次,帮助民营企业节约应对成本4亿多元。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