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28日,中国教育部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而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在1953年至1985年间一直以“四川医学院”为名,简称“川医”。
为此,逾两千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校友在给中国教育部的公开联名信上署名,呼吁修正对泸州医学院的“四川医科大学”命名。
公开信中指出,“四川医科大学”与“四川医学院”非常相似,名称上容易混淆,而且按照汉字简读的习惯,“四川医科大学”会被简称为“川医”。“四川医学院或华西医科大学曾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境外大学、研究所、基金会签订了长期的医学科技合作,而四川医科大学(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和四川医学院(Sichuan Medical College)的英文校名基本相同,势必使与川医持有合作关系的国际伙伴产生困扰,在国际间造成负面影响。”
“在美国,培训完的医生若需换教学单位工作或申请到新医院工作都需要提供原医学院证明和成绩单。”在美国某医院担任牙科主任的川大华西医学中心校友王萌表示,泸州医学院的更名为在北美工作的校友带来极大的不便。
16日,一封由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虹签发《四川大学关于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函》(川大校[2015]13号)流传于网络。四川大学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了该文件的真实性。
该文件指出,2014年4月21日,四川大学收到了《关于恳请四川大学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给予证明函》(泸医院函[2014]9号),2014年5月27日,四川大学校务会对泸州医学院更名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做出了“不同意给予泸州医学院证明”的决定,并专门给泸州医学院回函表明立场,同时将回函抄送给四川省教育厅。
高校变身“高大上” 功夫别都耗在改名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强烈反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再往前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与此相似故“川医”老校友认为这会抢走“川医”的名头侵犯了母校的权益。6月9日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校方如今“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要是站在“川医”、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友的角度来看泸州医学院更名为简称是“川医”的“四川医科大学”当然严重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川医”和“四川医科大学”都并没有成为注册商标加之“四川医科大学”现在和历史上都并没有存在过以及“四川医科大学”和“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在名字的区别上有显著不同所以泸州医学院有权依照相关程序通过四川省政府经教育部同意后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而且也有权简称为“川医”。
毫无疑问“川医”的巨大争议将我国大学更名的乱象再次展现了出来。这些年来众多高校通过更名把自己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比如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对于不了解办学历史、现状和实力的人来说显然这一更名一下子就将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给比下去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按照计划牡丹江师范学院今年年底将更名为黑龙江师范大学这显然让哈尔滨师范大学非常不爽。还有湛江师范学院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以及琼州学院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大学不一而足。透过现象看本质类似的高校更名虽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有吸引力以便在方方面面获得更好的资源来发展但本质上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急躁和追逐业绩的内在冲动。
不过客观来说虽然高校的办学实力比校名更重要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在我们这个注重“看脸”的时代和特别“重名”的文化传统中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突飞猛进当然更名是最简便的了。在我国绝大多数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学院”就是比“大学”差劲地市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就是比省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差劲师范类高校比综合性高校差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去地方”色彩而且还想方设法“去学院”色彩。
须知美国的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就叫“学院”而不更名为“大学”法国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叫“师范学校”而不更名为“师范大学”不照样是世界一流学校吗?对于泸州医学院来说它更名为简称“泸医”或“泸医大”的泸州医科大学只要教育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大家都认可不照样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吗?至少著名白酒泸州老窖既没有更名为“四川老窖”也没有更名为“中国老窖”照样蜚声全球呢!
所以我国高校应是脚踏实地地认真办学切实提高自己的实力而不该费神、费钱、费力地疯狂追求“高大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