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要求互联网文化单位集中下架120首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对拒不下架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文化部已经表示将依法从严查处。(8月11日北京青年报)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网络形态日渐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化可以随意泛滥,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的网络音乐可以任意横行。文化部积极开展对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的集中排查工作,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有效的抑制了网络文化的不正之风,同时也给互联网文化单位明确了底线。
曾几何时,《老鼠爱大米》一炮而红,庸俗的网络音乐风起云涌。部分网络音乐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和耳朵,或是打色情擦边球,或是以搞笑名义哗众取宠,歌词不仅没有文采、没有意境、没有艺术,甚至非常低俗。这种“文化现象”严重颠覆了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审美观,但是目前,这些不能占文化主流的网络文化现象却成功吸引了多数网民的注意力。网络音乐不良文化何时终结?
网络文化需“绿色土壤”滋养。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同时,由于这个群体是非辨别能力弱、自制力不强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也最容易成为网络上各种不良文化的“俘虏”。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来引导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此外,庸俗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的错误认知,进而引发生理上的疾病。
网络文化需及时驱除阴霾,网络世界才会更清朗。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地,需要通盘考量,全局运筹。点亮网络文化希望之灯,需尽快建立遏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工作机制,及时斩断利益链,提高违法成本;网民应提高自我修养,自觉维护网络文化,创作更高品质的作品满足大众的需求;发挥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持续激发个人、社会、政府的同频共振,培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