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块8廉价药难求 揭开医药市场管理乱象
文 / 芳芳
2015-09-15 17:52:16
来源:亚汇网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9月15日北京晨报)
一盒普通的药在黑市上能翻到4000元?看到这样的消息,你可能付之一笑,然而,在福建漳州,这种一药难求的悲剧却真实上演:一岁零10个月的婴儿痉挛症患者小宸正躺在漳州市一家医院里,“黄牛”本来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事实上,一盒ACTH正常只要7.8元。然而,笔者在感慨“黄牛党”“生财有道”的同时,也不禁要问:为何在医院竟然买不到治病救人的廉价药?医药市场管理乱象又给何人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医院作为治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的公共医疗场所,药品种类应该是最全面的,即便有个别药品临时短缺也不会出现众多医院“巧合”的同时缺少一种药品,殊不知有时可能因为一种药品的短缺而葬送一条无辜的生命。
现实情况是,因为有些药品的廉价、高效等功能,大多数医院并不能从医药生产商手中够得药品,药品在出厂时就流入了“黑市”,流向了“黄牛”手中,然后,再由“黄牛们”到手一卖,就会产生数目惊人的利润。而由于监管的不到位,导致了生产商和“药贩子”之间达成了某种“病态和谐”,但是,这种互利共生不仅扰乱了医药市场的良好秩序,更寒了民众的心。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市场管理混乱也并非一天两天。类似福建漳州的“炒药”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也时有发生。如“鱼精蛋白”以及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然而,诸多的负面新闻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此类问题的核查也是“民不举、官不究”。如此监管又怎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言及于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要以此为戒,全面加大对药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消除医药市场乱象,打击违法抬高药品价格及药品黑市行为,当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神,唯有此,才能对得起身上肩负的职责,对得起人民群众的重托;才能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