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对3万套闲置保障房视而不见?
文 / 芳芳
2015-11-24 09:16:47
来源:亚汇网
这是互为因果的荒唐戏:“不是局长”的局长,与不能保障的“保障房”。
保障房,不过是“住有所居”上的雪中送炭。花的公共财政的钱,暖的弱势群众的心。最近,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15年9月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性住房闲置,而仅贵州省贵阳市,就有30855套保障房未分配。数量之巨大,问题之严重,令人骇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问题倒也并不算最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相关部门的鸵鸟思维与消极作为:面对媒体监督,睁眼说瞎话,拒绝承担职能责任;面对住户诉求,敷衍塞责,据称“因为廉租房质量差等问题,住户们每去一个部门投诉,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门,一共走了七八个部门也没能解决”。
地方权力部门心照不宣地织起一张不作为的“网”,皮球踢得比虐心的国足棒多了,各种花式推诿,各种不睬不理,只差把投诉对象拉入门卫的黑名单。结果呢,量上可能胜利完成任务,财政也勒紧裤带出血埋单,但,该被保障的民众丝毫也没享受到好处。
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24日,《贵州日报》还刊发报道称当地“谋定而后动”,多方发力推动保障房建设,全省拟从2014年到2020年用7年时间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房196.39万套……可见,在“安得广厦”层面,地方部门不是没有作为,却在配套建设与分配效率上,难以让民众“俱欢颜”了。追溯起来,道理无非一个:财政出钱了,数量达标了,保障房这一页,似乎也就可以翻篇过去了。
3万套保障房被闲置。漏洞如此之大,地方政府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财政既然出了钱,为什么不心疼?权力既然出了工,为什么不问责?说好的“反四风”建设呢?讲好的规矩和纪律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批量沉睡的保障房责任,终非一个“隐身术”失败的局长所能承担。舆论监督的分贝再高,审计监管的技术再妙,“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审计署的报告还提示:1个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推进缓慢;7个省的12个市县及单位虚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或完工量14450套……要解决这些问题,呼而不出的《住房保障法》的立法进程固然要提速,更重要的,是畸形政绩观要雷霆纠偏。
3万套保障房闲置,身边监管部门那么多,却不知不觉不问责;等到国家审计署揭开盖头,依然闪躲无状不害羞,最后的最后,莫非还要仰仗“他们”,去自查自纠?(现代金报(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