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治理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意见部署,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强化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建设。 意见指出,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02日 23:20 24
中国网财经4月2日讯(记者 段思琦)4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相关情况,据悉该《规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医院、机关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为督促集中用餐单位、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维护群众饮食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将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规定单独立法,制定出台《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餐饮食品司司长俞路在会上表示,《规定》明确了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食品安全员和食品安全总监的配备条件和具体职责。每餐次平均用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承包经营企业,5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1000人以上的其他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以及每餐次平均供餐人数1000人以上的供餐单位应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符合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委托承包经营的,学校、幼儿园也应当配备食品安全总监,承担相应责任。 《规定》共27条,对集中用餐单位、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供餐单位,从责任分配、风险防控机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任职要求、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强化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规定集中用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02日 23:20 22
中国网财经4月2日讯(记者 段思琦)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修改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 记者2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2年9月《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以来,通过抓住“关键少数”,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依法履行岗位职责,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但是,在推动落实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落实还不够精准有力,对风险管控工作制度机制的执行、理解上还有偏差。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了《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抓手。《规定》通过抓住“三类人”、管好“三件事”、记好“三本账”,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实现对风险的精准防控,确保出现问题后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在会上指出,《规定》的修正,进一步优化了现行的规章制度,强化了企业权责,细化了风险防控规定,将有效压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02日 23:20 25
工信部网站2日披露2025年1—2月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2025年前2个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平稳,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总体运行情况 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平稳。前2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8965亿元,同比增长9.9%。 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前2个月,软件业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10.7%。 软件业务出口增速略有下降。前2个月,软件业务出口80.3亿美元,同比下降0.3%。 分领域运行情况 软件产品收入稳健增长。前2个月,软件产品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4%;基础软件产品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6.7%。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前2个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258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8.8%;集成电路设计同比增长13.5%。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速小幅上调。前2个月,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6.8%。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稳定增长。前2个月,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11.9%。 分地区运行情况 前2个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同比增长9.8%、10.9%、9
3月29日,清晨5点,黄河故道,破晓朦胧。睢宁县魏集镇瓜棚里,夏庄村妇联主席夏娟弯着腰,拿着剪刀,在瓜叶间,用刀口精准地掠过墨绿的瓜蒂。“咔嚓”一声脆响,8斤多重的嘉年华5号西瓜应声滚落,露水顺着青黑条纹滑下,晶莹剔透。 魏集镇党员志愿者帮助夏娟摘西瓜 夏娟从2019年开始和爱人张勇种植早熟西瓜,通过“错峰上市”策略,将传统7月的西瓜季提前至3月,价格从每斤2.4元跃升至6.5元。在夏娟的带领下,夏楼村很多村民种起了早熟西瓜。 装满春天的货车 “这车装完还差40多箱吧,我有点忙不过来了,夏老板你也帮帮忙!”上午9点,魏集西瓜种植基地内,种植户王亮抹了把额头的汗,运输西瓜上车,工装裤膝盖处蹭着新鲜的泥印。 “马上就来。这批瓜,要得急,从采摘到运送至客户那里,不能超12小时。”话音未落,经销商夏长春招呼大车司机已跳上车厢,帮助搬运西瓜,现场笑声不断,交织成特有的丰收交响。 魏集镇西瓜种植户王亮卖瓜现场 “魏集早熟西瓜有自己的规范。这批早熟西瓜,从去年11月便已经开始,育苗栽植、棚膜保温、施肥授粉,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都有严格要求。生长期间,大棚内的种植温度白天需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夜间则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每亩地最多栽种900棵瓜苗,以确保西瓜的品质与产量。”魏集镇农村农业办农技负责人周刚表示。 近年来,魏集镇不断推进西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02日 23:20 19
日前,中国太保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国太保在连续1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连续第4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太保深化ESG与主责主业结合,进一步推进在可持续保险、负责任投资、绿色低碳运营等领域的工作部署。 2024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为449.6亿元,同比大增64.9%。内含价值较上年末增长6.2%,管理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1.2%。 盈利高增的背后,是中国太保以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圈为核心的战略成果体现。公司通过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主责主业,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并重的发展道路。 从风险保障到生态守护的全域创新 绿色一直是中国太保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近年来,中国太保产险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供给,聚焦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碳汇能力提升等领域需求,开发多样化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 2024年,中国太保提供绿色保险保额总额突破147万亿元,实现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在绿色保险领域,中国太保首创航运脱碳保险、碳配额质押保险等30多款绿色保险产品,覆盖新能源、碳汇、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为绿色产业注入风险保障动能。 例如为超46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专属保险解决方案,护航低碳交通转型。为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提供风险保障,2024年清
中新社上海4月2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2日从上海海关获悉,在上海海关所属宝山海关监管下,首批中国国内采购的药品4月1日顺利补给至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标志着全国首次药品直供邮轮完成通关试点。 4月1日,宝山海关关员对邮轮直供药品开展现场监管。(宝山海关 供图) 2024年4月,中国国务院出台了《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同月,中国海关总署出台了支持邮轮产业发展10项措施,明确“支持为保障邮轮运行时船员及旅客的健康安全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按供船物料或邮轮直供物资方式供船”。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销售和使用需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于此前缺乏有效的操作路径,中国国内药品直供国际邮轮没有先例。借此次新政契机,“爱达·魔都号”邮轮在中国国内采购了147.76千克药品,最终以“邮轮直供”模式完成了补给。 除了更加便利之外,邮轮直供物资的出口退税政策也进一步帮助邮轮运营方降低了经营成本。“从国外港口补给药品,运输距离远,采购成本高,交付周期不稳定,增加了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而现在国内药品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不但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邮轮上药品的种类更齐全,质量更安全,最终惠及广大邮轮旅客。”爱达邮轮有限公司采购和供应链副总监孟恒说。 据宝山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丽华介绍,新政实施以来,已有中国国产烟草制品、预包装食品、化
中新网广州4月2日电 (记者 许青青)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广东推介会2日在广州举行,包括小鹏汽车、广药集团、华大基因等首批42家链主、链属企业在会上签署了第三届链博会参展协议。 签约仪式。广东省贸促会供图 据介绍,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定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相较于前两届,本届链博会将更加突出“链”的展示逻辑,关注每个链条和重点企业的展示逻辑和方案设计,通过突出“链”味,提升展览效果;更加关注创新集聚,将在先进制造链增设创新链专区,推动以专利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转化。 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去年链博会的参展企业,今年将继续参加第三届链博会。该公司高级副总裁袁方正介绍,去年参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包括展位累计吸引超200位海内外客户、合作伙伴及行业媒体到访,与5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非洲区域实现超1000万元订单落地,印尼市场首批订单突破10万元,并与东南亚、中东等多国客户进入深度洽谈。 袁方正表示,今年将以更大力度参与第三届链博会,并在第三届链博会上首发常青云DeepSeek超融合一体机等国产化AI基础设施,同时推出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展示,更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一次创新实践。 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02日 23:20 0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时,迫切需要了解交易对手方信用状况,这对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提出要求。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2日在北京说,官方将有序推动信用产品跨境互认。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国务院新闻办2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信用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信用信息能不能用好、用准、用到位。”李春临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推进信用信息开发利用。 他坦言,对于一些应用价值较高的数据,重复归集问题时有发生,加重了数源单位负担,浪费了大量资源,降低了效率,还会影响数据聚合效应发挥。国家发改委将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功能,统一归集各领域信用信息,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质效评估,提升信息共享水平。 李春临还表示,将有序推动数据开放流通。一方面,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根据需求向部门和地方共享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大力推动区域间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和信用奖惩协同,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向信用服务机构开放信用信息,有效培育信用市场,发展壮大信用经济。 谈及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李春临说,粤港澳大湾区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珠海市建立了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聚焦三地企业跨境市场
中新网4月2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2日发布关于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延期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24年1月5日,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24年12月25日,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59号公告,决定将本案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4月5日。 鉴于本案情况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7月5日。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