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商学院联合瓴羊、汽车之家共同发布《数据突围:AI时代汽车全域营销实战手册》,基于对汽车之家全网约2亿注册用户、超90家主机厂与25000个经销商等海量数据的洞察分析,助力车企探索数字化和 AI时代下的汽车营销新范式。 老车主成购车主力,备选车型多、线索获取难 老客代表换车或增购的汽车消费人群,新客代表第一次购车的消费人群,随着汽车以旧换新和老车批量进入淘汰期,汽车市场迎来两大变化:一是老客取代新客成为购车主力。汽车市场正从增量转向存量阶段,老客(换车/增购人群)占比持续攀升。2016年新客占70%,但2023年老客购车比例已达56%,在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预计这一比例将增至60%,标志着老客成为需求核心。二是品牌忠诚度下降,车企运营能力不足。老客更倾向选择新品牌,90%对其他品牌有意向,59%明确不再回购原品牌。尽管车企可通过APP、客服等触点触达老客,但多数仍依赖简单售后回访,缺乏系统性用户运营机制,导致数据价值挖掘不足、客户留存困难,与加速迭代的产品策略形成矛盾。 此外,随着汽车迭代速度加快,新能源消费者钟意的新车越来越多,备选名单也越来越长。 汽车之家研究院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消费者平均浏览车系数量从2023年的40款增至2024年的42款,卖车难,选择更难。消费者会从约40款备选车型名单中,选出五到六款车型深度对比,最终留资的大概率一到二款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12:47 1
中新网南京4月11日电(许彬 徐珊珊)4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推出江苏首个行政检查码系统——“宁捷查”,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减少随意检查、重复检查,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宁捷查”创新推行“一企一码”管理模式,为南京1万余家工业企业和30余万家其他行业场所生成专属检查码,归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领域检查事项清单,实现“部门共码、方案进码、入企亮码、结果回码、评议点码”。 “宁捷查”发布现场。南京市司法局供图 作为“宁捷查”的重要支撑,南京市安全生产“综研联检”机制自2023年4月实施以来成效突出,通过建立“大数据研判+多维度会诊+跨部门联检”模式,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入企检查频次压降70%。此次升级后,“宁捷查”将应用范围从安全生产拓展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全领域,可覆盖全市40余家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各部门检查计划入库碰撞,支持跨部门联合检查。 目前,溧水区作为试点区域已率先应用“宁捷查”,通过整合部门检查计划、强化数据共享,初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3月试点运行以来,该区已联合开展“入企扫码”检查企业41家,排查治理隐患问题132条,减少涉企检查90次。试点企业反馈,系统有效避免了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执法流程更加规范高效。 “宁捷查”系统设置“执法端、企业端、监督端”三类用户。
从4月5日开始,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下调,同时,伴随清明假期的结束,机票价格大幅下降。 4月5日起,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执行新的征收标准,相比调整前的标准,每个航段下调20元或10元。清明假期结束后,记者在多个票务平台看到,全国主要热门城市往返广州的机票价格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分析,4月7日至4月25日期间,是春季错峰出行的最佳时段,这段时间商务出行需求相对平缓,加之航司运力集中投放,共同促成了当前的价格洼地,建议有出行计划的旅客,提前3至5天锁定优惠机票。(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04月11日星期五,以下是由亚汇网整理的昨夜今晨中国财经要闻汇总: 国内股市 一、A股方面,沪指涨1.16%,深成指涨2.25%,创业板指涨2.27%。全天成交1.6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819亿元。乳业、贵金属、消费电子、跨境电商、机器人、物流板块涨幅居前;白酒、养鸡板块下跌。 二、港股方面,
中国财经 书瑶 04月11日 08:45 47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这主要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 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3月份CPI环比下降0.4%。董莉娟分析,CPI环比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和油价下行影响。天气转暖,部分鲜活食品大量上市,食品供应总体充足。旅游淡季出行人数减少,出行类价格有所下降。此外,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3.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 董莉娟表示,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加之春节错月影响消退,更多方面显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 具体来看,一方面,3月份CPI环比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董莉娟说:“CPI环比下降0.4%,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3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CPI同比降幅收窄。3月份,CPI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35 53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专家分析,春季错月影响消退,3月CPI同比降幅较2月收窄。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下阶段,扩内需系列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将有利于物价形势逐步改善。 服务价格由跌转涨驱动核心CPI回升 3月,CPI同比下降0.1%,降幅比2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2月收窄1.9个百分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减少。 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7%,涨幅有所扩大。牛肉、鲜菜、鸡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0.8%、6.8%、1.6%和0.2%,降幅均有收窄。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由2月下降0.1%转为3月上涨0.5%。其中,服务价格同比由2月下降0.4%转为3月上涨0.3%。家政服务、美发、文化娱乐服务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4%、1.2%和0.7%。 “服务价格由跌转涨,是核心CPI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核心CPI明显回升,反映出提振消费相关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供需结构有所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 从环比看,CPI下降0.4%,降幅较2月扩大,但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35 72
中新社柏林4月10日电 (记者 马秀秀)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10日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仅微增0.1%,较去年秋季预测的增长0.8%大幅下调。 报告指出,除了结构性问题如技术工人短缺与繁琐的行政体系外,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也被视为德国经济的主要风险因素。 报告指出,德国短期内经济活动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和持续不确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因汽车关税导致的贸易冲突,可能会使今年和明年的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0.1%。此外,美国可能实施的其他关税政策将进一步加剧抑制效应。但具体影响难以量化。 报告预期,新一届德国政府以举债方式推动对国防、气候保护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会带来积极推动作用,但效果将是逐步显现。报告预计德国经济明年将增长1.3%。经济学家指出,德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仅靠增加政府支出难以解决,亟需进行结构性改革。 这份报告由德国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哈雷经济研究所和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经济研究所联合完成。联合经济预测报告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是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完)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01 50
旅游观察 这届银发族重新定义旅游消费新潮流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吊坛村的云野听语民宿刚刚送走了一批银发族游客。店长胡甜甜告诉记者,这两个月,他们接待的银发族游客占游客总量的60%,约200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银发游客数量增加了5%-10%。“目前来看,‘五一’假期的预订量较二、三月份下降很多,但仍占40%。”这也显示出银发族游客错峰出游的特点。 “出门旅游对我来说绝对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拍照,我希望能悠闲地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了解人文历史。”自2022年退休以来,李莉经常与家人和朋友外出旅行,在她看来,旅行的体验感很重要。 退休5年的钟淑清也有同感:“每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即使时间有限,在游玩过程中我们也乐意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饮食喜好。” 随着?1962-1973年我国第二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大规模进入退休阶段,“新银发族”以“深度体验、品质优先”为核心的旅游消费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旅游成“老有所乐”生活方式的新刚需 退休一年的陈云去年和3位好友自驾车前往西北地区旅游,“上次去是跟团游,在每一个景点都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停留时间很短。而且导游会把游客带到购物点去消费,那里很多商品价格都虚高,品质却不尽如人意,让人没有什么消费欲望。相比于上一次的跟团游,这次自由行的体验感好很多”。 对于跟团游和自由行的不同体验,李莉也有同感:“我很擅长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01 63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个体工商户由1980年底的80.6万户,增长到今年1月底的1.25亿户;私营企业由1988年底的9.06万户,增长到今年1月底的5670.7万户。截至2025年1月,我国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01 34
当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中方做出了怎样的回应?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我国对美加征84%关税开始实施。稳经济、稳外贸,我们该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新闻1+1》本期节目主持人柴璐连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带来分析解读。 应对贸易战冲击 宏观政策如何提速加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张斌:关税战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反应最快的,大家也能看到最近这段时间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的波动,我认为现在首要策略就是要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我认为还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贸易战的冲击,这些政策大概能够分成三类。 第一类政策,可以把它叫作稳定总需求的政策,其中主要就是一些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包括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加“给力”。它的出发点是为了稳住宏观经济的大盘,稳住了宏观经济的大盘也稳住了就业,这样即便部分行业受到冲击,也还是能够在国内找到一些新的机会。 第二类政策,我觉得更带有一些结构性的特征。面临关税冲击,有些企业可能就要转型,也可能是出口目的地的变化,也可能是产品服务的变化,甚至可能是从原来服务外需转向服务内需,企业层面需要做很多调整。政府也会配合这些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去做这种结构类的转型。 第三类政策,可以
中国财经 小亚 04月11日 08:01 37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