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期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仍保持在历史高位,达到6173宗,但并购交易金额大幅下跌至自2014年以来半年数据的最低点,为2367亿美元。
在此期间“超大型交易”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超过10亿美元)的数量只有22宗,不及2021年下半年的一半,交易金额大幅下降至7年来的最低点。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达到1185亿美元,已保持在连续的三个半年度超过交易总额的一半。私募股权交易量从2021年下半年的历史纪录大幅下降近四分之一。
普华永道中国并购咨询服务合伙人乔来智表示:“虽然上半年国内并购交易下降,短期内大规模反弹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感觉到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仍然比较强烈,细分板块的活跃度还是很高,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如果下半年疫情、利率、地缘等系列不利因素得到缓解,投资者的信心将会逐步恢复。”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企业战略并购交易数量超过2400宗,但合计交易金额降至不足千亿美元。从交易数量看,尽管下降了2%,但小规模并购交易仍受到国内关键主题的积极推动,例如产业升级和高科技领域,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小。由于缺乏前几年出现的超大型并购交易,所有行业的交易金额均有下降。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推动的产业升级、资本重组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之间的整合。
与之前几个半年度非常强劲的募资相比,2022年上半年的募资规模有所下降。新设基金的数量保持增长趋势,达到155只。相较于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高位而言,私募股权交易数量大幅下降24%,金额下降34%。除了电力能源行业外,几乎所有行业的私募股权交易金额都出现显著下降。
由于估值趋于下跌和资本市场疲软,私募股权的退出交易数量较2021年下半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大幅下降,市场中的众多不确定性为资产出售带来了挑战性。赴美上市的监管问题使通过美股退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影响,香港交易所表现疲软,因此深圳和上海科创板继续保持其作为私募股权IPO退出的主要战场,2022年新的北交所上线使退出渠道更为丰富。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外并购金额大幅增长30%,主要得益于几宗由国有企业和国企相关投资基金主导的超大型并购交易,然而,假如扣除这几宗超大型并购交易,上半年海外并购仍然维持相对低迷水平。从交易数量看,科技、医疗健康和消费品是上半年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王桢梁表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抑制了原本活跃的并购环境,我们预计2022年下半年国内并购交易或将在上半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除非这些不利因素得到缓解,预计下半年入境和海外并购交易将保持低迷状态,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数量将略低于上半年,海外并购交易情况持续保持平淡,除非新冠疫情出现重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