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再也扛不住了!证监会:今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

文 / 夏天 2022-09-11 16:36:08 来源:亚汇网

   9月10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日发布《中共中国证监会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截至6月底,巡视整改方案列明的305项整改措施中,集中整改期内应完成的230项任务有226项已完成整改;75项长期整改任务中有26项已提前完成,其余正按计划推进。

  

   通报称,截至6月底,巡视整改方案列明的305项整改措施中,集中整改期内应完成的230项任务有226项已完成整改;75项长期整改任务中有26项已提前完成,其余正按计划推进。

  

   今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财务类退市指标显威

  

   今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常态化退市基本形成。

  

   目前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面临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这一数量已较2021年增长50%。具体来看,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九成以上公司都是因为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沪市18家触及退市公司中,除*ST新亿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书,触及重大违法退市之外,其余17家均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其中,有8家公司因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另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则是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收入均为0。

  

   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单独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单独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触及退市。

  

   *ST华讯、*ST长动因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和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和往年相比,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和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有关。根据退市新规,2021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年报披露后股票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2021年若再次触及相关退市情形,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率的一年。

  

   上半年已注销900余家“僵尸机构”

  

   上半年已注销900余家“僵尸机构”,累计开展现场检查167项,移交稽查40起。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告诉记者,“证券市场作为公开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寻找价格,所以说股市应该是一个经济晴雨表。以往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的A股可能并不能很好担负这个功能,这跟他整体机制当中有一些因素造成价格扭曲有关。这也带来上市公司所谓业绩变脸,甚至财务造假,因为财务制度过去不完善,加上很多地方实际上也存在上市公司也属于地方的一些政绩。个别地方政府为拉动业绩,推荐一些问题公司上市。有的时候还会为了挪用募集资金等自身利益直接干涉上市公司。在上世纪末实际上就已经发现,A股上市公司除了金融业、公共事业、交通运输业以外,其他的公司在IPO后都难免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趋势。”

  

   现在强制退市如果能够制度化常态化,注册制下的证券市场能够形成真正由市场来进行用脚投票的优胜劣汰机制,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够行稳致远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