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2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但在资金的流入下,以权益型产品为主的ETF规模不减反增,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末,ETF市场规模已有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13%,产品总规模再创新高,份额增长也超过35%。
该单一品类,成为公募基金中逆势大幅增长的一类产品。
产品数量和持有人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但这并非简单的行业发展红利或阶段性机遇,背后可从三个关键词着重剖析。
逆势扩容
据深交所最新数据,2022年,深市ETF个人投资者户数年内增长13%,机构投资者户数年内增长50%。
“ETF已经到了高速爆发期。”在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许之彦指出。
实施全面注册制之后,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数量会持续增多,其次是普通投资者了解不够深入的科技创新的企业占比增大,最后是微观市场的有效性在加快提升使得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获得阿尔法难度加大,因此ETF作为一种投资选择符合大众需求,而且综合成本更低,规模或将迎来快速增长。
过去十年,美国ETF资产经历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从不到2万亿美元增长至约7万亿美元。
在中国的市场上,未来的ETF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借道ETF捕捉机会的投资者增多,特别是宽基和一些主题指数基金资金流入明显,使得ETF总规模持续增长。
在居民财富不断增长、被动投资理念持续普及的背景下,我国ETF市场近年来不断扩容,股票型ETF正在成为我国投资者快速布局A股市场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 2019年至2022年,我国新成立ETF数量分别为91只、103只、281只和144只,发行份额分别为1757亿份、1154亿份、1914亿份和1575亿份,整体呈增长态势。
特别是在2022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但在资金的流入下,以权益型产品为主的ETF规模不减反增,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末,ETF市场规模已有1.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13%,产品总规模再创新高。
平安基金郑兵表示,权益市场下跌,主要是因为资金面、基本面及情绪面的影响,在市场恐慌所带来的权益市场回撤超调下,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积极传递正确的投资理念、行业理解及市场情绪安抚等投资者教育工作。
2022年,平安基金联合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平安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持续不断的做ETF投资者教育的工作,正是以上这些努力,让投资人保持对平安基金相关ETF的关注,才带来了份额的持续净流入。
定制化模式创新
不少基金公司将大力发展ETF提高至机构发展战略层面。
根据记者了解,ETF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与主动型产品相比,ETF的同质化程度更高。
对于这一行业现状,易方达基金经理成曦认为,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产品在收益风险特征上差异较小,但是在产品后端服务上对客户的投教和陪伴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加深投资者对指数的理解以及定投等策略运用等,“当然想把这个工作做好是个长期工程,也需要基金公司下苦工。”
更多的业内人士包括景顺长城基金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平安基金券商销售部负责人郑兵等认为,基金公司应在发力产品创新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在投资和推广上的差异化。
这些同样也是破解同质化有效的解法。
回顾近几年股票ETF市场发展,产品发行多以需求为出发点,特别是最近两年,投资策略拓展至细分领域,由宽基向风格、行业、主题等方向精细化、多样化纵深发展。
在各基金公司争相布局热点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时,势必导致ETF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如何创新,发行有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就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华安基金走出了一种产品创新的新模式。
时间回溯到2014年,华安基金许之彦和团队成员来到深圳,与深圳信息公司联合开发了定制指数创业板50指数,即在创业板指的100只股票中,选取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额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作为创业板50的样本股。
该指数突破简单市值和流动性排序选股规则。创业板50指数的编制对不符合创业板科技创新的公司进行剔除。剔除了相对传统的公司,包括农林牧渔、开采、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的公司。
目前,创业板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基本上行业龙头,如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300750)、领先的互联网财经信息平台运营商东方财富(300059)、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等。
产品层面而言,2016年成立的华安创业板50ETF目前规模领先,流动性优势显著,是配置创业板50指数的优选标的,截至2月27日,基金规模为130亿元。
记者也了解到,现阶段有的基金公司在最新的产品创设时,会有公司的投研参与,研发部、产品部、市场部、投资部及运营部一起来决策讨论,共同创设研发出市场需求、差异化的产品。
ETF持营破局
2022年的数据显示,ETF市场规模增量主要来自于新产品发行,新发募集增量为1575.37亿元,而存量持营增量也不可忽视,达到了1085.58亿元,主要来自宽基指数ETF和海外ETF。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基金公司如何持营老ETF产品?多位公募人士回应,ETF持营还在摸索中前行。
平安基金郑兵从ETF发展历程上看,认为行业尚未找到一条通过持营手段能够确定性做大某只ETF的方法,而过去壮大的ETF产品各有特性,并未有能复制的做法,“很多时候做了很多事,ETF规模未见增长;但ETF规模增长,又少不了需要做很多尝试,因此投入与产出并没有一一对应性,具有不确定性,而新发工作投入与结果产出的相关性是相对确定的。”
实际上,ETF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不断增强,去年就有20多只ETF产品清盘,迷你基数量在增加。
在基金业内人士看来,ETF持营主观困难是投入与产出没有较强的相关性,致使基金公司很难做投产决策。客观困难是,基金公司缺少直接触达终端客户的渠道,自己投研端发出的声音并不能被终端客户及时接受,或者接受范围很小;ETF场内客户均在券商渠道端,券商渠道因为内部考核及队伍激励路径的原因,一线投顾全心投入ETF持营推荐也不现实;通过线上平台等途径触达终端客户的费用昂贵,投入产出比难以决策。
在ETF持营破局上,平安基金表示,成熟产品持续投入资源在券商渠道端、互联网平台、股民社区端做成熟产品的运维营销工作;有一定规模、成立时间较久但交易不活跃的产品,希望通过联合特定券商做共同集中持营,做二次激活产品的尝试;对规模较小,有一定前景的品种,采取持续投入,通过场内和场外共同发力维持产品,待机再启动进一步营销。
过去十年,美国ETF资产经历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从不到2万亿美元增长至约7万亿美元。
法国兴业银行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全球被动型股票基金净资产迅猛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超过主动管理型基金。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尽管市场环境有所差异,但我国ETF市场有较大空间已是业内共识,多位公募人士也表示,ETF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仍处在较快发展阶段。
景顺长城基金汪洋认为,预计ETF市场规模将有望随着投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场内外模式的打通,以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逐步入市而得到持续的增长。
目前,基金投顾试点业务推出已超三年,各家基金投顾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基金投顾业务的试点推广将对行业生态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进而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难题,从“投”的角度,基金投顾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同时,准备多年的基金通平台也在深交所正式上线,进一步丰富场外公募REITs投资者的退出渠道。
此外,ETF作为工具型的产品,具备较强的交易和配置属性,而且低成本、高流动性等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所选择,未来也将有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ETF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