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买的基金被套了 是不是该离场了?

文 / 如霜 2022-03-07 14:12:14 来源:亚汇网

   你有没有发现,这段时间,聊基金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以前,上班时间偷看几遍基金估值,工作都提神。

   而现在,晚上看净值时,得先壮壮胆,可能还得用手遮一下。

   最开始,偶遇大跌,会很诧异,赶紧搜搜出了什么坏消息。

   而现在,心像是起了一层茧子,面对涨跌也越来越佛系了。

   这也难怪,因为最近的行情确实是难顶。

   热门的行业指数,在去年的高点之后,纷纷走低。

   比如中概,昨天又双叒叕创下新低。

   比如医疗,这波下跌已经刷新了葛兰等基金经理的最大回撤记录。

   如果你是在2020年之前买的基金,或许还有些利润。

   如果是从去年开始,情况就,emmm

   由于欠佳的业绩,新基金的发行也遭遇了寒冬。

   刚刚过去的2月份,新发行的基金份额只有311亿份。你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2019年8月以来,该数据首次低于1000亿份。

   在2020年7月,新基金发行7982亿份,2021年1月,新基金发行5665亿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上次这种场面,还要追溯到2018年的7月,也就是在上一轮的大熊市里。

   其实特别好理解,你想想,如果你跟一位小白朋友介绍基金,他会问你:

   “近半年涨了多少?”

   “-10%吧。”

   “近一年呢?”

   “-20%吧。”

   你猜他会不会给你一个大白眼?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但是,投资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你来看这张表:

   这是站在近十年每一年的年初,用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回测的数据。

   你先把右侧遮住,只看左侧。2016年的数据似乎最具诱惑力,也最能激起投资信心。

   毕竟近一年涨了40%,近三年翻了倍。

   而2019年则最难看,近一年、近三年都亏了不少。

   这时你跟朋友介绍基金,很可能有遭遇“白眼”风险。

   但是再看一眼右侧,结果非常奇妙。

   真实收益最好的买点竟然就是2019年初,此后指数连续三年上涨。而看起来最光鲜靓丽的2016年初,后面的收益却非常惨淡。

   所以说,投资的信心不应该是由上涨带来的。

   如果越涨越有信心,那么2007年大盘6124点和2015年的5178点应该最乐观的时刻。

   但事实上,那正是两次历史高点,此后是非常惨烈的熊市。

   真正的信心,应该是来自长期视角的乐观主义。这是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的历史走势图,长期向上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同时,上涨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波浪式前进,进两步可能就要退一步。

   在过去,A股有牛短熊长的说法。就是说下跌和横盘的时间会长于上涨的时间,熊市漫长,牛市猛烈而短暂。

   知名投资人林园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股市上涨的时间只有5%,下跌和盘整的时间是95%,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满仓等着。

   满仓的操作未必值得我们借鉴,但“熬”确实是投资要练的一门硬功夫。

   有朋友问,对未来是有信心的,但现在也亏损了很多,要不要先卖掉?

   关于卖出,股神巴菲特给出过三个理由:

   第一、发现更好的股票。

   第二、标的极度高估。

   第三、这个企业基本面出现问题。

   对基金来说,如果发现投资的基金跟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止损自然合理。

   比如需要随时取用的、不能承受波动的钱买了行业主题基金。

   或者是发现了性价比更高的行业,更心仪的基金经理,转换过去,也无可厚非。

   或是在市场大涨之后,觉得手头上的基金贵了,止盈离场。

   又或是认为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变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出现了飘移。

   在巴菲特的说法里,单纯的下跌似乎并不能构成离场的理由。

   相反,如果以长期投资的视角,下跌之后,未来潜在的收益率可能会更高。

   这张表回测了A股历史上三次比较大的熊市里,在最高点和下跌一定程度之后,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未来的收益率。

   2007-2008的行情里,上证指数一度冲到6000点,也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行情。

   但尽管如此,即使在最高点买入,持有至今,仍然取得翻倍的收益。

   而且,明显能看到,下跌之后买入的收益率更高。

   2015年的情况与之类似,当年上证指数最高到达5178点。

   2018年,上证指数最高3587点,跟我们最近这次比较接近。

   不难发现,在回撤一定幅度之后买入,收益率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如果我们的信心来源于上涨,那么下跌之后应该是悲观、迷茫和恐慌。

   如果信心来源于对未来收益率的预期,那么越低的位置,未来的上涨空间越大,也就越趋于乐观。

   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投资者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股票市场的短期前景。价格最终将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如同棒球运动中那样,要想让记分牌不断翻滚,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

   短期的股价波动,就像阴雨天气,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也像巴菲特口中的记分牌一样,直观而多变。

   但气候不会因短暂的阴雨而变化,长期收益率取决于企业利润的增长而非短期跳跃不息的股价。

   高瓴资本的张磊说过: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变化可能是唯一永恒的主题。我时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在这样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作为一名投资人,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穿越周期和迷雾的指南针?作为一名创业者,究竟怎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

   当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闪耀在那里,那就是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到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上,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长期主义不仅仅是投资人应该遵循的内心法则,它可以成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绝佳视角。

   希望我们都能在投资中收获这样心灵的宁静。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