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财富基金常与官方外汇储备相提并论,引起了不少混淆。二者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即皆为国家所拥有,同属于广义的国家主权财富,来源也颇相似。但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对它们加以区分:
其一,官方外汇储备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中,后者则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以外,有独立的平衡表和相应的其他财务报表。
其二,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运作及其变化与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密切相关,而主权财富基金一般与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其三,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变化产生货币政策效应,即其他条件不变,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将通过货币基础变化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而主权财富基金的变化通常不具有货币效应。
最后,各国央行在外汇储备管理上通常采取保守谨慎的态度,追求最大流动性与最大安全性,而主权财富基金通常实行积极管理,可以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以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目标。
正因为这些区别,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趋势是把官方外汇储备的多余部分(即在足够满足国际流动性与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额外汇储备资产)从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机构,即主权财富基金,或委托其他第三方投资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之与汇率或货币政策"脱钩",只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是这一模式的先驱,中国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正在筹备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与作用有各种看法。其中一个普遍观点是,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与增长速度,有效减少当前中国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并缓解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受国际收支变化趋势、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外汇储备资产的具体管理方式或具体管理机构无关。至少按照已经公开宣布的设计思路,该投资公司并不能管理国内流动性,不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能影响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变化的趋势。在货币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作为独立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专门投资机构,主要通过采用更为活跃积极的投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以获得比传统外汇储备管理更高的回报率。此外,鉴于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计划吸收兼并现有的汇金公司,因此它的一个附属功能将是代表国家对国有金融资产(主要是股权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帮助改善国有控股、参股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