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75%-1.00%升至1.50%-1.75%。
通俗点讲,就是“加息75个基点”。
这是自1994年11月加息75个基点以来,美联储最大的单次加息力度。
有媒体称之为“1994年以来最大胆的决定。”数据来源:粤开证券、美联储
美联储加息,牵动着全球市场,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特别是这次75个基点的“暴力加息”,非同寻常。
所以,吃瓜也好,学点知识也好,关于这次美联储加息,有一些事情你应该知道:
01
有联储官员反对加息75bp
从1971年到2021年,美联储加息、降息共计184次。
加息≥75个基点的,只有28次。
上次还是在27年前。
可见如此激进的加息并不是美联储的“常规动作”。
而且最近几周,美联储官员一直坚称,加息50个基点将有助于遏制通胀。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坚决表示,不会考虑加息75个基点。
即使在今日凌晨的最终表决上,也有人投了反对票(8人赞成、1人反对)。
投反对票的堪萨斯联储主席乔治认为,6月加息幅度应为50个基点,75个基点高了。
也就是说在美联储内部,关于加息幅度的声音也是不统一的,毕竟美联储已有27年没这么“激进”。
02
为何加息这么多?
虽然之前大家普遍预期6月份美联储会加息50个基点,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大幅加息的导火索就是——美国的通胀率爆表了。
上周五,美国5月CPI出炉。5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6%,再次突破高
点,且高于市场预期的8.2%。
美国通胀超预期,消费者信心羸弱,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格局。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触及历史低点,通胀预期大幅上升。
此外,昨日公布的美国零售额数据也证实,至关重要的美国消费者支出正在走弱,当月零售额下降0.3%。创2021年12月以来新低,且为5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
美联储需要超常规的大幅加息来抑制通胀。
这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声明去除了“ 预计通胀率将回到2%的目标 ”这个措辞,添加了一句“ 委员会将强烈致力于让通胀重返2%的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动。
03
“暴力加息”曾成功抑制通胀
历史从不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逻辑相似的韵脚。
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初,美国因为连续遭遇两次石油危机,经济陷入“滞胀”漩涡。
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采用超预期的加息政策,有效地遏制住了超预期的通胀状态。
当时,有效联邦基金利率从1979年7月的10.5%上升至1981年6月的19.1%。
CPI 同比增速在1980年3月达到14.8%的峰值,随后开始下降,1982年、1983 年平均 CPI 同比增速分别为 6.2%、3.2%。
“沃尔克时刻”表明,“大刀阔斧”加息对打压通胀的作用或优于“钝刀割肉”。
04
今年还要加息多少?
这个信息在美联储的加息点阵图中有所透露。
加息点阵图:代表美联储18位委员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期望,一个点代表一位委员对该时间内利率的预期。
6月最新的点阵图是这样的:美联储官员预测,至少在今年和明年,是会加息的,而且加息力度不小。
2022年:
18位美联储官员均预测,今年联邦基金利率会升至3%之上,预测中值是3.4%。
其中,有8人预测将升至3.25%-3.5%,5人预测升至3.5%以上。
这意味着,今年或许还将加息175个基点。
按照今年剩余四次会议计算,可能会有三次50基点的加息和一次25基点的加息。2023年:
17位美联储官员预测联邦基金利率会升至3.25%以上,预测中值是3.8%,也就是说,2023年可能还将继续加息。
而且2023年的最高预测值达到4.5%,且有5名官员认为利率将达到4%以上,表明不少官员认为加息还可以更加激进。
不过也有1人预计利率会降至3.0%以下,意味着此人预计明年会降息。
2024年:
2024年的预期利率比2023年有所降低,说明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开始降息。
以上都是美联储委员当前的预期,具体要加息多少次,何时停止加息,还需要根据通胀和经济情况相应调整。
而且点阵图的预测也被“打过脸”。
比如,美联储2018年12月的点阵图暗示,2019年将加息两次。但实际上,美联储在2019年降息3次。去年3月,多数美联储联官员预计2023年底前不会加息。
05
并不是加息就会跌
通常认为,加息是股市的“重大利空”。
然而截至昨日美股收盘,标普500收涨1.46%,道指涨1%,纳指涨2.5%,似乎未受影响。
不过看看日线就能发现,当美联储加息消息公布后,由于市场担忧激进式加息成为常态,美股曾一度大幅下挫。
但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又给了市场安慰。
鲍威尔
很明显,今天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是不同寻常的,我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并不常见。
鲍威尔的言辞暂时打了消市场顾虑,暂时解除了市场对未来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风险偏好获得明显提振,美股、美债迎来强劲反弹。比起看得见的利空,市场更担心的是不确定性。
当美联储的激进加息被市场预期,并已经反映在资产价格里,加息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06
对A股影响大吗?
最后还是聊聊我们最关心的A股。
尽管A股已经“无视”美股、独立上涨了一段时间,但任何市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A股想要完全摆脱美国经济和股市影响,可能性并不大。
我们以前提到过,美联储加息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A股:
加息提振美元指数、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加息带动国内债券利率的上行,压制A股成长板块估值;
加息导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避险情绪上升,影响A股投资者的信心。
历史上几次美联储加息周期,A股有涨有跌,主要看国内的经济基本面。
如果在基本面本来就乏力的情形,容易对市场造成“补刀”,比如2015年;
如果加息发生在基本面坚挺的情形下,影响就相对有限,比如2004年。
就当前市场看,A股自信心很强
在券商持续走高的带动下,最近A股强势走出独立行情。
而且目前市场逐步形成宽信用方向。而宽信用方向的特点是,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海外是否加息影响不大。
不过另一方面,美联储的加息或将进一步推高美债利率,对于估值较高的赛道成长方向可能会形成压制。
就上游原材料而言,涨价背后暗含的,是通胀主线。
在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后,市场可能担心通胀或快速回落,因此通胀主线或会受利空打击。
放眼全球看,A股或更具吸引力
目前美国仍处在经济增长动能下滑而通胀高企的滞胀期,同时在政策上还面临美联储紧缩的压力,而中国或已处于政策托底经济的后期,因此A股的宏观环境或优于美股。
而且对于全球资金而言,在美国市场动荡的过程中,跨市场的资金需要去寻找的是,和美国经济相对独立且有容量的市场,中国可能反而是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