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市场持续反弹,即使在美联储强势加息的背景下,A股仍然维持了独立行情,不少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充满了期待,选择继续持有甚至加仓,但也有不少投资者担心市场会跟随海外市场,想要落袋为安。
那么,此时究竟是该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持有呢?
当前,在美联储强力加息的背景下,国内虽然经济面向好,但整体上或继续维持震荡走势,波动或难以避免。这一轮反弹可能在未来某一个时间会开始调整,如全球衰退迹象加深、上涨反弹较多抛压增加、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等等,此时投资者或许会因为担心后续可能到来的调整而选择落袋为安。但在选择落袋为安的同时,投资者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调整前的上行空间:由于具体的调整时间、以及调整前上行空间是较难估计的,因此存在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后,所投资标的继续存在上行空间的可能。
结构性机会:市场的上涨与下跌并不是一概而论的,特别是当前市场以震荡为主流,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市场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某些板块一定会调整,某些具有高景气或者特定板块可能会逆势上涨。投资者持有的基金可能投资了这类板块或行业,落袋为安后,如果没有继续买入类似基金,可能就错失了这种结构性机会。
再买入时机:卖出的目的通常是以更好的价格再次买入。但,再次买入的价格是否比当前的价格更低?是否会错过买入时机?再次选择一个较好的买入时机也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不管是“落袋为安”也好,还是继续持有也好,投资者都有可能是正确地,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将机会成本降到合理的水平。
由上可知,“落袋为安”的策略对投资者精准把握市场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投资者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及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不仅需要对大盘指数有精准的判断,还需要对自己投资的标的有充分的研究,才能充分把握结构性机会。
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把握某一具体板块或行业或许能够做到,但把握宏观市场高低点却是很多专家也较难做到的,对于普通投资者不具备普遍操作意义。
当前,A股整体估值相对较低,经济面正在向好,政策面也较为积极,虽然因海外紧缩以及疫情等原因,未来市场或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应的高抛低吸虽然诱人,但普通投资者在不具备相应投资能力的情况下,面对不确定性,往往很难真正精确做到“高抛低吸”,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或许才是更加理性的选择。
当然,持有并不是盲目持有,关键有两点:
确定性:投资者要寻找自己较为有把握的优质标的坚持持有,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把握确定性,才能以静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