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波宽幅震荡之后,A股市场在4月底终于迎来强势反弹。
4月27日成为了转折点。上证综指在此期间虽有震荡,但保持了反弹的态势。在此情况下,各行业板块也争奇斗艳。光伏指数、新能源指数、稀土指数期间的涨幅超过了50%。
各大主流指数
及涨幅靠前的行业指数表现
面对此情此景,A股投资市场的参与者都应该是开心的。但是市场的强反弹却让不少小伙伴直呼难受。
眼看着指数蹭蹭上涨自己却踏空了。当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涨了不少,再买怕站岗,就非常纠结。
买还是不买,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想要从三个方面解读。
第一:短期市场走势难以预测
股神沃伦·巴菲特说,当你听见布谷鸟叫的时候,春天就已经过去。
你可能希望,在市场处于明显上涨的时候再次买入。但是,如果市场已经涨幅超过20%甚至30%的时候,此时买入可能属于典型的追涨行为。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精准预测市场的最低点,价值投资的核心不是精准抄底,而是在市场底部区域逐渐布局,即使买完就被套,还有勇气继续买入,然后耐心等待市场情绪恢复。在下一轮市场再次贪婪,估值明显处于高位的时候退出。
信奉价值投资者众,但真正执行的人少;承认短期炒作的人少,但真正短期博弈的人众。面对市场调整,投资者要坚定价值投资信仰,从更长的维度选择是买入还是赎回。
第二:权益投资中时间更重要
证券之父本杰明·格雷格姆说,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也就是说,短期市场走势,更多的是源自市场的政策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因素。但是,从长期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更多的是受到整体经济走势影响。
在经济整体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权益市场具有相对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根据杰里米J.西格尔著的《股市长线法宝》数据显示,在1802年用一美元投资股票、债券、短期国债、黄金和美元,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截至2012年股票年化收益率为6.6%,是上述投资品种收益最高的品种。国内市场的数据也反映这一情况。
2003年12月31日—2022年6月24日期间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7.46%,同期中证国债指数年化收益率为4.19%。此外,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同期年化收益率为14.45%,专家理财优势明显。
当市场发生较大回撤,总会让我们心生恐惧或者迷茫,但是回头看历史,很多跌幅超过30%甚至50%的震荡,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
第三: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无论是从市场估值还是市场前景看,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依旧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从经济维度看,伴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降低,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部分企业的利润增长或有望在下半年持续增加。
从市场估值维度看,6月24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78倍,处于最近五年46.05%的分位点;代表中小盘的中证500指数市盈率为20.80倍,处于近五年23.97%的分位点,或处于低估值区间。
从资金流向看,注重长期业绩的海外资金在6月呈现大幅净流入状态。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6月北向合计成交净买入为627.29亿元人民币,大幅高于4月和5月的63.00亿元和168.67亿元的数值。
投资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度关注市场短期变化,即所谓的“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真正成功的投资,需要我们着眼于长期,从市场牛熊周期的长视角做投资,这样才能不被短期市场的暴涨暴跌影响判断,做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