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以来,上证综指在此期间虽有震荡,但保持了反弹的态势。在此情况下,各行业板块也争奇斗艳。光伏指数、新能源指数、稀土指数期间的涨幅超过了50%。
面对此情此景,A股投资市场的参与者都应该是开心的。但是市场的强反弹却让不少小伙伴直呼难受。
眼看着指数蹭蹭上涨自己却踏空了。当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涨了不少,再买怕站岗,就非常纠结。
那么有没有什么适用于普通投资者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减少一些“踏空”的遗憾和“追高”的恐惧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三招:
第一、基金定投:用纪律性投资来避免高买低卖
想要避免高买低卖,需要违背人性本能,还需要有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
但是咱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经历过多年市场锤炼,很容易受情绪、环境、他人等各种因素的干扰。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可以借用基金定投的“纪律性投资”来避免自己追涨杀跌。
因为定投不管外界如何“恐慌”,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投入固定的金额,这样在市场低位时,就能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从而避免自己出现“踏空”。
中信证券对此进行过对比:
过往近10年的行情中,和今年以来一样,持续调整后开启快速反弹走势,一共出现过3次:2015年5178点股灾后的反弹、2016年熔断、2018年的去杠杆。数据来源:中信证券金融科技部,数据截至2012年6月7日-2022年6月7日。
这三次持续调整期间,上证指数的最大回撤都超过25%,相较于今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信证券研究显示,如果在这三次调整行情的高点,开始定投,在下跌中收割更便宜的筹码,不断摊薄成本,会弱化对于后市反弹力度的依赖。因此,当持仓成本越低,即使市场温和复苏也同样有可能率先盈利。
第二、价值投资:在估值低位处及时“上车”
最后,“踏空”和“追高”其实是一个关于“何时上车”的故事。因为市场的波动,让投资者容易心烦意乱,不敢上车。
其实与其遗憾、焦虑,不如想想,如果我们一直在市场被低估的时候“上车”,在一些行业被低估的时候参与,是不是就会大大化解“上车”的困难了呢?
就像这波反弹,我们会发现,今年4月底和5月初的时候,如果用市盈率来估值, A股市场绝大部分指数都已经跌到了最后一个象限,最低的25%分位附近,甚至要更低。如果用市净率来估值,绝大多数的板块,市净率估值的历史分位都在10%以内。也就是说,从大多数指标来看, A股市场已经跌到了非常低的水平。
所以这一波反弹,市场正处于一个由估值修复和基本面因素改善所推动的正常反弹进程之中,并不能算多“令人意外”。
当我们从基本面出发,就会发现,市场上,低估总会迎来估值修复,只要我们从基本面出发,坚持价值投资,就会发现:“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第三、短则变,长则不变
对于想要把握“中短期”行情的朋友,就必须要学会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才可能去避免“踏空”和“追高”的情况。
但我们不建议去做“追风少年”,不然容易没弄明白“钱怎么被大风刮来的”,反而容易“被大风刮走”。
A股市场赚钱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我们的股票、基金、债券投资本身,都是基于对优秀公司、优秀行业未来发展的认可,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分享投资的红利。
所以只要你选择的基金本身没有问题,基金投资的方向是你认可的,那么只需更有定力地长期持有,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短期的波动终究会被时间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