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私募基金相关消息:涉竞业纠纷两量化私募“对簿公堂”,幻方量化深夜披露终审细节

文 / 若雨 2023-03-01 21:01:31 来源:亚汇网

   幻方量化、锐天投资之间的“竞业战火”仍在蔓延。

   2023年2月3日天眼查显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了一宗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该案原告为锐天投资,被告则为幻方量化、积幂信息、九章资产三家机构,以及杨云浩、苗春晖、谭渤龙三位自然人。

   案情发酵后,一度引起众议。在2月28日晚间,幻方量化于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纸《关于涉诉事项相关情况的声明》,首次披露了判决的更多细节。

   记者了解到,日前正在审理的最新案情,实则引发自两家机构去年以来的多起商业秘密诉讼及不正当竞争诉讼。而据幻方量化称,后者已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25日作出终审判决(案号(2022)沪01民终9691号),其中涉案员工杨云浩未违反竞业限制,其解除竞业限制的行为有效。

   终审判决:被告员工未违反竞业限制

   凭借着在私募圈中的段位,两家量化机构一朝对簿公堂,便引来众人围观。百亿量化私募“老大哥”幻方量化不必多言,锐天投资身居50-100亿规模梯队,同样颇具实力。

   此次的案件性质被定义为“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在企查查中,这一案由被解释为“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或披露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而不为公众知悉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信息而产生的纠纷”。

   而在量化私募行业,“技术秘密”无外乎围绕量化策略的相关代码、模型等。

   2月28日晚9点,幻方量化在公众号平台上发布了多则声明,甚至直接甩出了判决文书的部分截图,和锐天公司支付先前欠款的转账单,强调公司及关联公司招聘过程严谨合规,相关员工在入职前已经依法解除竞业限制,绝无不正当招揽行为。

   据幻方量化披露的信息,终审判决认为,杨云浩以锐天公司超过三个月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为由解除竞业限制约定,于法有据。鉴于锐天公司未有证据证明杨某在双方竞业限制协议接触前存在同业竞争行为,杨云浩入职积幂公司亦发生在竞业限制协议解除之后,其主张无需支付锐天公司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金确有依据。

   判决同时认定,锐天公司应向该员工支付正式解除竞业限制前拖欠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共计3450001.64元。判决生效后,锐天公司已于2022年12月7日完成支付。

   幻方量化强调,因上述竞业限制争议而引发的商业秘密诉讼及不正当竞争诉讼,目前仍在审理中,上述诉讼对于公司的运作及基金的运行则并无影响。

   “我司尊重及保护同业公司的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亦从未进行不当招揽行为。未来我司将继续依法合规经营,与市场同行一起构建量化私募行业良好竞争环境。”幻方量化在声明中表示。

   一场跳槽引发的恩怨

   此次纠纷并非凭空而起。追根溯源,锐天和幻方的恩恩怨怨其实已持续一年之久。

   公开信息显示,从2022年2月开始,锐天投资便曾将杨云浩和积幂信息以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先后多次告上法庭。锐天投资主张杨云浩实施了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行为,并诉求被告赔偿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

   而这家名为积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与幻方量化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商信息显示,两家机构的实控人均为徐进。

   从过往的裁判文书中,大致可勾勒出这场事件的始末:处于暴风眼中央的杨云浩,凭借着一场跳槽激起了千层浪。

   据了解,杨云浩原为锐天投资的高频策略研发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策略代码的研发工作。2021年3月5日,杨云浩从锐天处离职,而由于杨云浩长期高度接触、掌握原告核心商业秘密——量化交易策略代码,因此其在职期间和离职后,锐天投资与其签订了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中明确,杨云浩在2022年3月5日前应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但锐天投资指出,杨云浩在离职之后,通过今元标矩科技有限公司劳务派遣的隐蔽方式,为积幂公司从事策略代码开发工作。

   考虑到积幂公司与幻方量化的关联,这种“曲线救国”的辗转挖角行为,被锐天投资直接指控为不正当竞争。

   2022年5月7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就原告与被告杨云浩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作出(2022)沪0104民初2433号民事判决,认定杨云浩入职积幂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

   不过,锐天投资似乎对具体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后续又以侵权为缘由对杨云浩和积幂信息进行了二度起诉,但因被受理法院认定为重复起诉而遭遇驳回。此后,当事双方还经历过一段“互相告状”的时期,交替以原告和被告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中。

   由此看来,二月以来的几场官司,大概率也是受到了旧案战火延续的影响。

   对比前案的当事人信息,最新一场纠纷的被告名单丰富了不少,幻方量化更是直接被位列其中。不过苗春晖、谭渤龙与锐天投资及幻方量化的具体关系,还有待信息进一步披露。

   私募打响人才争夺战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指出,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已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发展迈进。

   而在发展与竞逐的过程中,量化策略模型和背后的核心代码,无疑是量化私募的生命线和“最高机密”。

   过去几年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竞业纠纷一度沸沸扬扬。而同为技术人才导向型行业,在量化私募的圈子里,为防止员工携策略擅自“出逃”而在离职时签订竞业协议,亦是一条被默认的规则。

   上海一位量化私募研究员告诉记者,竞业协议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会看你个人的水平和职级限定你不能去的地方,时间估计在两年或者三年。”

   该研究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称,在签订协议后,前公司拥有在离职员工竞业限制期发放薪酬的义务,具体工资的数额也是根据水平和职级决定。在竞业限制期内,离职员工不可以加入关联业务的机构,但仍被允许进行个人独立投资。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记者了解到,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进行聘用,即把员工挂靠在旗下的科技信息公司,在许多量化人士看来都是行内司空见惯的“小伎俩”。

   “人才是连接私募IT建设、运营管理、业务落地等需求的关键节点,私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当迫切的。”道以科技董事长史亮向记者表示。

   伴随着私募基金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算法交易、数据分析、资金服务、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皆日益旺盛。而其中,为抢占人才高地,量化私募自然极尽其能。

   二月以来,多家量化私募广发英雄帖,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而与此同时,在角落里生发的、量化私募对竞业协议的签立与反制背后,也藏着机构千方百计的对弈心机。

   在史亮看来,目前我国私募服务资源的分配仍呈现一定不均衡性。“由于私募行业在我国发展年限较短,生态尚未成熟,市场上大部分资源和服务都在向头部私募倾斜。”史亮表示。

相关新闻

加载中...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