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季,和史上最大回国潮都发生在2013年中国留学生的身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出国前没有合理理性的留学规划,盲目的追求名校和专业。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45万人,2014年仍将保持15%-20%的速度增长达到50万人。浙江先威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留学事业部留学咨询主管陈力男表示,准留学生们首要考虑就业前景,不再为留学而留学。
留学市场会越来越大
留学正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教育,中国教育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陈力男表示,我国留学潮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是公派留学。这一代留学生虽然很多是国家出钱,但他们的选择性很小,缺乏理性,出国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相当一部分人出去后,面对发达的西方社会,受冲击太大,选择不再回来。到了1985年至1999年,可谓是“谋生型”跟风留学阶段。这一代留学生最辛苦,打工成了重要任务,很多人出去只是读语言学校。由于盲目赶潮流,只要去国外就行,认为只要留在国外就是成功,电影《北京人在纽约》正是对这一代留学生状态的反映。
2000年至今,进入“镀金+竞争型”大众化留学阶段。随着80后一代逐渐长大,2003年以后直接出国读本科的留学生多了起来;2006年至2008年,中国留学人数连续高速增长,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2009年很多人甚至放弃高考,直接去国外读本科。现在的出国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现在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直接送到国外读高中,现在每年去美国留学的人数基本上以20至4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人前往留学的国家已经遍布全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成了选择目的地;所学专业不再有局限性,留学对于很多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虽然各个阶段留学生的状态都不同,但留学一直备受推崇。从当前看来,我国的留学市场依然一片繁荣,陈力男认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还有教育的差异等因素将不断推动中国学生留学海外。未来中国的留学市场将持续呈上升态势,有更多人要经历“准留学生—留学生—归国—创业—成功”的历程。
怎样才能留学成功
在留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留学”不等于“留学成功”。在陈力男看来,“成功留学”只是第一步。跨出国门去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能不能克服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有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和留学目标,都决定着留学能否成功。
陈力男建议学生,成功出国留学第一要素是要获得足够的工作经验。当留学生们有机会到西方发达国家去留学,尤其是那些希望将来从事商业管理的学生,不仅要学理论知识,还要去了解西方先进的管理实践,这种学习通过去中国餐馆刷盘子是学习不到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一些学校提供三明治课程,就是实习和课程想结合,还有就是毕业以后,留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允许留学生留在当地找工作2年,澳洲有18月的临时居留,加拿大和美国也允许留学生在当地找工作,这些都有利于留学生在当地积累工作经验。
其次是提高英文水平。“很多人会不理解,出国留学那么久,怎么可能英文水平差,但实际上在很多留学生英文确实比较差”,陈力男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以后,除了上课使用英文,一下课就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在一起,用中文,更有甚者,上课讨论时可能同组都是中国人,结果即使留学了几年,毕业的时候可能连外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都看不懂。“如果留学几年,英文都不好,很难想象用人单位会雇佣这样的留学生”。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陈力男建议学生,一定要利用一起可能机会很当地人交流,可以和当地人或者外国人一起合租房子,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英文的沟通能力和演讲水平,努力融入当地社会。
同样,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误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工作都很舒服,工作都很轻松,其实无论在哪里,都有竞争,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工作。中国的留学生往往家庭环境比较好,这方面特别缺乏,所以陈力男建议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在国外可以勤工俭学,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的成功打下坚持的基础。
不应将留学功利化
据了解,很多家长之所以想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面子,功利性较强。对此,陈力男提醒各位:首先,家长应当明确不管是留学还是在本国学习,都是为孩子寻求发展,而不是功利性地搞面子工程,或与他人盲目攀比。其次,家长在送孩子出国前要对孩子的实际能力做客观分析,是否真的适宜在国外生活,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应当一味强加自己的意志。
只有这样,中国学生才能不再为留学而留学,而是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兴趣、就业倾向和专业喜好,带着比较明确的目的,来规划留学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留学。现今,大批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中国,他们对于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有国际视野,同时具有应用技能的人才十分看重。陈力男表示,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留学专业的选择会越来越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