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否认种族歧视存在的事实,问题来了,美国校园里有种族歧视吗?
作为移民国家,种族歧视算是美国最敏感的话题,没有之一。
美国的确是一个赋予其公民极大自由民主的国度,可是很大一部分的留美学子不是美国绿卡持有者,更不是美国公民。虽然美国法律上明令禁止种族歧视被,不过,这并不代表美国已经没有种族歧视了,现实世界中种族间的差别依然相当明显。
不可否认,在实际生活中,隐性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比如在职场上,少数族裔再努力, 总是觉得获得晋升的机会相对小一些,要克服的障碍相对大一些。当然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对亚裔、对华人还存在一些陈旧刻板的老套印象。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校园里有种族歧视吗?
近年来,中国学生的留学热依旧在日益升温。出国留学固然可以带来很多收获,然而,有一个问题经常被忽视,这就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经常会遇到各种歧视和排斥。
这些歧视和排斥,让中国学生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也或多或少地给他们的留学生涯蒙上了阴影。
据美国《星岛日报》此前公布的一个新研究显示,美国高校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族裔歧视,少数族裔学生受到的今后可能成为他们导师的早期指引方面较其他学生少。
不夸张地说,美国学校对民族大融合的引导做得很到位。
学校会鼓励孩子们记住自己最初来自的地方。实际上,参加活动的大部分孩子都出生在美国,美国就是他们的祖国。但学校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醒孩子们去了解他们的父母最初来自的地方。
但是,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却因为种族不同而泾渭分明。种族间的分化就从这里开始的。
课外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往后朋友圈、发展方向和日后的收入水平的差异。曾以为是因为语言障碍,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十二、三岁以前到美国的华人孩子,语言基本上都是英文习惯,和其他种族交流没有一点问题。
对此,奥多明尼昂大学教育基金会副教授克里斯?格拉斯表示,学校的课外活动以及多文化交流需要进一步改善。在提供多元文化课程方面,校方不应该仅仅让留学生了解美国文化,也应该让本地学生了解其它文化。
在美国,不否认种族歧视存在的事实,但成人的傲慢和偏见,离小学生、中学生还很远,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留学生不会感到自己被歧视。
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学校里有很多美国本土学生,也可以看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当各种不同肤色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时,就有人开始进行“比较”了,虽然他们未必会主动表示出来。
有一些现象非常明显地反映了种族歧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生比较受外国男生欢迎,但中国男生很少得到美国或者欧洲国家女生的青睐,其中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种问题,美欧国家的女生认为中国男生普遍不够高大,不够强壮。
但值得注意的是,宽松、自由的美国教育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往往从初中就会开始,即便是好学区的好学校,也会爆出学生吸毒、犯罪的丑闻。
美国留学生遭歧视还表现在中国留学生难以融入校园生活。
中国新闻网援引自美国侨报网报道,从2007年至今,爱荷华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帮助中国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方面,校方则没有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留学生面临越来越被孤立的局面,尤其对于中国本科留学生更是如此。
中国学生难以融入美国校园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体来说,在试图融入美国校园生活时,中国学生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在社交媒体与个人交往中,遭遇种族歧视。
第二,校方分开处理国际生与本地生的入学流程,减少了两个群体的交流机会。
第三,校方针对留学生组织的活动无法吸引本地生参与。
2013年调查发现,相比本地学生(包括少数族裔学生),留学生更多地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没有归属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惊甚至不适。
目前,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出国读中学的中国学生数量每年都在迅速增长。有些小留学生,从小就被父母宠坏了,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出国后,没有了父母的监管,他们更加为所欲为。
在国外,很多中国学生都会有一种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是被人欺负时,很多中国学生会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或是通过网络来发泄,而不敢在现实生活中与对方正面较量。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这只会让歧视和欺辱变本加厉。
在美国,种族歧视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
留美学子由于语言障碍和与美国人不同的行为习惯,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误解。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解释清楚,甚至寻求律师帮助。同样的,如果留美学子在美国认为自己遭遇到了种族歧视,可以按照规定向学校申诉,甚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