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甭管保险公司大小,如果想不负责任的破产,那都是相当困难的事。
在最讲究市场竞争的的美国,尚且会把AIG保险列为“大到不能倒”的保护对象,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呢?
不过,今天一位代理人朋友意味深长的转给我一条新闻,让兔保哥觉得这事依然有再说道说道的必要。
一、
发完新闻,朋友微笑不语。
潜台词大概就是:看看,你平时推荐的那些互联网产品,他们的公司都不赚钱,经营状况堪忧啊!
没错,他们今年是没赚钱,可这关我保单什么事?
首先明确一点,保险一向都是很赚钱的生意,不然不会那么多人抢破头要一张经营牌照。
例如世界首富巴菲特老先生所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实际上就是一家保险企业。
但是,保险公司要赚钱有个前提,那就是经营时间够长,因为它和一般企业的赚钱模式太不一样了。
一般企业生产一件商品,比如成本四块,定价四块五,卖出一件就挣五毛钱。
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假设一份保单的保障成本为四块,也按四块五卖给我们。
这并不代表保险公司立刻就能挣五毛钱,得等到这份保险到期后才能确定是不是真赚到了五毛。
一年期的短期险还好说,要是重疾、寿险动辄好几十年,涉及到赔付、会计标准、还要留着准备金什么的一堆干扰因素,只看一年成绩就说保险公司是亏是赚很不准确。
寿险公司往往要看前后十年的业绩,才能准确判断它是赚钱还是赔本。
如果只是关心同行业绩那也没问题,但像前些日子某位业务员借着新闻在朋友圈造谣一堆公司被停业,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这位大哥八成不知道平安健康保险也曾亏损了将近10年……
二、
保险公司赚钱容易也不容易。
赚钱容易是说他们收到我们的保费之后,可能要几十年后才理赔,这些基本等于不要利息的钱就算白白供他们使用,比银行都暴利。
赚钱难则是,碰上市道不好,收到的保费也没那么容易投资,养活一堆员工,可能最后就是赚个吆喝,例如兔保哥前天举例的一年理财收益才1%的那家公司……
更惨的是,自家保险产品不好卖,根本收不到保费……
想赚钱就得活得够久,不停的开发让大家满意的保险,没有名气又没有销售员,可不得把产品做的更超值才有市场?
目前这批主打互联网的新保险公司确实经营不易,像复星健康保险一直不敢放开钢铁侠五年期医疗险的投保年龄,就是因为盘子太小,怕保费收的不够,将来赔付不起。
结果在市场上,就被财大气粗的中国人保和支付宝用六年期医疗险给截胡了。
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如果没有复星健康保险的先行一步,中国人保会有动力搞出六年期的好医保?
兔保哥虽然年龄不大,但由于有家人早年就开始从事保险销售,二十多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兴衰起伏也见过许多。
不客气的说,过去两年中国保险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是此前二十年的N倍,否则兔保哥也没什么好东西可以和大家持续分享了。
嗯,再次感谢这批保险市场的鲶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