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国际环境变化以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在“六稳”基础上又提出“六保”,核心是要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的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保险业该如何对此精准发力?
保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亟待改革疫情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一定冲击,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诸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劳动者失去了工作岗位或是经营收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提出‘六保’并把‘保就业’列为首位,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说。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稳定就业、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重要工具。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05亿人,占城镇就业人数4.42亿人的46.3%。
但现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以及制度本身欠缺的双重考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三个缺陷:“失业受益率”比例低;“参保受益率”持续下滑;失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郑秉文建议,要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精准度,确保参保人员就是真正需要领取失业金的人。“放宽失业农民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限制最为紧迫。”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早在2017年12月就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今没有公布修订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修订后的制度要建立适应非标准就业人员特点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很多参保的失业人员不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主要是因为‘主动辞职’不符合领金条件,限制了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主动辞职人员其实也是被动辞职的。”莫荣说。因此,对主动辞职人员有条件放宽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可考虑将“主动辞职”3个月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参保人员纳入领金人员范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这项措施可以保证失业农民工在参保不足1年的情况下,能享受到一定保障待遇,缓解农民工外出就业因疫情受阻的状况。
保民生:保险保障需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简短八个字点出了保险的根本职能,也涵盖了众多领域的保障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保障功能经受住了“大考”。保险业通过扩大保险责任,创新保险产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方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但对于社会民生保障,保险业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比如在关乎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养老健康领域、在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上都暴露出一些不足。
税延养老保险从2018年5月试点至今,受限于试点面窄、政策优惠力度低、操作不便捷等多方面原因,一直“叫好不叫座”,受惠人群较少,与政策预期有较大差距。截至2019年4月末,税延养老保险政策试点期限已满,新版税延养老保险政策迟迟未见,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增加税优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将领取期75%部分领取金额适用税率从10%调整为3%,如此可以将缴费期适用税率10%的人群全部纳入政策覆盖面,也可保持领取税率统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建议,取消6%收入限制条件,适当提高延税额度。将税延养老险支出作为专项扣除项目,限额设定至2000元/月。
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谈到:“当前,保险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风险预防、患者权益保障等领域深度不够,健康保险产品体系亟需完善,特别是重大灾害保险、医生职业责任保险、健康养老保险等险种开发和普及力度还不够。”郭新明建议,发挥好保险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人身险产品体系,构建医保、财政、银行等多部门多元化的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并通过构建“保险+”生态圈促推医疗科技联动。
保市场主体:融资增信与防风险两手抓
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与其企业经营情况息息相关。正如黄守宏所言,“想实现保就业要先稳住企业、稳住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实现就业最主要的渠道,80%以上的就业都依靠中小微企业。”
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成为近期金融业工作重点。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在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鼓励保险机构提供融资增信。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多一点“换位”意识,多做一些“雪中送炭”事情。
周延礼认为,人身保险公司可适度延长保单质押贷款期限,提升贷款额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拓展融资增信措施。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的同时,银保监会同样注重防控保险业自身风险。近日发布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重点聚焦高风险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监管,强调提高对此类信保业务在经营资质、承保限额、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针对受疫情波及较大的外贸型企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出口信用保证保险作为“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以来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的政策中被多次提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专门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稳住外贸基本盘。
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政策性信保公司应加大对暂时遇到困难但有订单、有市场、有信用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保费费率,简化报损、索赔程序,对受疫情影响未及时缴纳保费的出口企业,合理缓交保费。同时其它财险公司也可参与其中,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