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活期理财市场已经逐渐在降温。尤其是去年年底发表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平台对活期理财产品的态度开始回归理性,沉淀冷静。部分平台关闭活期理财项目,另一部分平台则降低利率,并逐步减少活期理财的发行量。
市场有自身规律,这个不行就那个。要知道市场是不会停止对好产品的追求的。
对任何一款产品,都不能过度的吹捧和过于悲观。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它的价值,不要别人做我也跟着做的想法。一个产品的火爆不仅与市场需求有关还与平台的自身情况来看。
活期理财的“利与弊”
活期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很受现在年轻人的喜欢。从余额宝、理财通等就可以看出来,单凭这个流动性高就可以成为平台吸引投资人的法宝。因为与之伴随的是一系列自来水似的宣传效果,获客成本大大降低,且客户的粘性不断增加。这是活期理财的魅力,但是《暂行办法》出台后,P2P平台的活期理财便死了火。
但是活期理财并不容易,反而是个技术活儿。它是互联网金融产品里的“高级跑车”,产品结构相对复杂,操作难度大,作为“高级货”,并不容易被轻松地玩转。债权不够的“硬伤”、及时的债权转让等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对平台的挑战。
再来看看活期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排在最前位置的是法律风险,其次是运营风险。平台要守好“信息中介”。不能超范围经营。
运营风险
如果在投资人“集中兑付”的情况下,P2P平台没有足够的风险准备金,那么可能会出现致命的流动性风险。平台保证流动性的做法可以包括挑选好底层资产,以资产的流动性来弥补活期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以及设置足额的风险准备金。
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够运营好活期理财产品?
那就是在平台做出决策之前,应该先评估自己的优势,计算运营成本,预测流动性风险,确定可以将交易结构、交易方式、风控等各方面都纳入精确运营的规划之中,满足各方面条件,再开始不迟。另一方面,在保证产品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投借款项目和赎回时自动转让的理财计划。以及在合规性方面,需要做到与银行的资金存管合作或者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合作,保证对投资人的资金专款专用。
欲望的控制
平台在开展活期理财业务之前,一定要做好控制欲望。把风险牢牢的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做好稳定性运营和贷后风险的准备。把握成本,控制产品的发行量,适当保持较高收益率,保证安全稳健与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