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的经济发展史,虽然有一段时间,商人在国家的政策中被打压,但是不难发现,有钱人仍然是那些商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们眼尖找到缝就能赚到钱,商业头脑我们路人大概是难忘其项背,不然早发大财去了。搞些洋货,开些洋商铺,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但现在除了开公司、搞房地产、创业成功的老板们能每天在五十平米的大床房上醒来,还有一种人,也可以做到不当老板,但老子就是有钱买得起那五十平米大床房的境界,那就是投资人。投资人和商人之间就差了个商业头脑,商人也会花大把大把的钱去投资项目,而投资人提炼不出商业头脑,就投的理财产品。
有的投资人也投实体经济,比如合伙开个一百平方的超市,地段就在住宅区中央,月分红应该可以达到两三万,咱们先往少了说哈。再考虑到实体经济会面临一个商品滞销的问题,比如我们常去吃串串香,今天去看是那些食材,明天去看,食材没变样。越放越不新鲜,老板扔了觉得成本浪费了,但又没人吃。但就这么几天时间,顾客已经在脑海里认定你这家串串的食材不新鲜,就不会再来了。于是,只好往大门上贴告示:旺铺转让嘞~

顺应时代的步伐是聪明的投资人的选择。再举个例子,诺基亚曾经简直是业界良心机啊,还可以用来砸核桃。然后迅速的,安卓机、触屏机蜂拥而至,诺基亚说:我...我不变...我就这样。还没说完就已经被大众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声给淹没了。可见顺应时代的步伐是多么的紧要。大众也开始搞洋货,苹果机啦,三星爆炸机啦,国内华为、小米、魅族等手机品牌也开始崛起。说到这里,就难免有些悲伤,我们不仅没有那个商业头脑,还连那个技术都没有,泪流满面。
我们只能跟随广大投资人,去股市转转,债市转转,撸点羊毛,买点基金。有百万的时候炒炒房,有十万的时候炒炒外汇,经济低迷的时候买点黄金避个险。后来,股市大跌,债市利息不能接受,网贷行业各种负面消息,买个基金还不是变相的投股票、债券。炒个房地段好的抢不到,地段不好的没人要。十万开户炒个外汇,又赚一笔钱来不知道该投什么理财产品,突然就有一种我的钱财无处安放的失落。原来,这种有钱人的心塞我们也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