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美股投资者,你愿意花5年时间赌在一只股票上吗?并且随着这只股票的不断下跌,还不断加仓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股民是不敢给予肯定答案的。但是,股神巴菲特在IBM这只股票上做到了。
巴菲特重仓IBM,却备受质疑
时间拨回到2012年。一贯说看不懂科技股的巴菲特出手了。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以每股170美元左右的价格,花费超过百亿美元,成为IBM第一大股东。
巴菲特买入的时候,IBM的股价还没有达到近5年来的一个顶点,股价还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但是接下来的四年来,IBM的股价一路走低,将股神深深地套牢了。各种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最亏损的时候发生在2015年,按照当年年底的股价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年亏损26亿美元。
上图中,我还统计了巴菲特持股IBM的成本,从2013年到2016年,成本固定在138亿美元,几乎没有增长。
如果是一般的美股投资者,估计在2013年或者2014年出现微亏的时候就清仓了。但是巴菲特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也成为其价值投资原则的坚持者。
自2012年买入IBM股票以来,巴菲特就一直在增持IBM股票。从2012年的6800万股,增加到2016年年底的8123万股。与之对应的是,持有的IBM股权比例也在一路上涨,从2012年的6%,上升到现在的8.5%。
IBM过去5年的股价走势图
此外,我还翻阅了巴菲特近几年的股东信,除了2012年买入IBM时,巴菲特论述过买入IBM的逻辑。在此后的几年内,不管因为IBM股价走低而导致的亏损有多严重,股神都没在股东信中谈论过IBM这只股票。
股神巴菲特:我买入IBM的逻辑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巴菲特买入IBM的一个逻辑(以下内容出自巴菲特2012年股东信):
让我们以IBM为例。正如许多行业观察者所知,其CEO郭士纳(Lou Gerstner)和彭明盛(Sam Palmisano)作出了出色的工作,把IBM从20年前濒临破产变成了今天的卓越领先,他们的经营成果是极不平凡。
但是他们的财务管理也同样辉煌,特别是近年来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灵活性。事实上,我能认为没有其他大公司有更好的财务管理,这一技能实实在在的增进了IBM股东的获利。该公司明智地使用债务,几乎全部用现金完成增值收购,并积极的回购自己的股票。
今天IBM有11.6亿股流通股,我们拥有约6390万股占到5.5%。当然公司未来五年的盈利对我们而言尤其重要。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可能会花500亿美元左右在未来几年回购股份。我们今天的测验就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比如伯克希尔,应该在这段时间内期待什么呢?
我们不会让你保留悬念。我们应该期待IBM股价在未来五年内下跌。
让我们做数学题。如果IBM股价在这一时间段的平均价格为200美元,公司将用500亿美元收购2.5亿股股票。这将导致流通股数量为9.1亿股,我们将拥有7%的公司股份。反之如果股价未来五年以平均300美元的价格出售,IBM将仅仅能购买1.67亿股。这将导致在五年后有约9.9亿股流通股,而我们将拥有其中的6.5%。
如果IBM将盈利,比如第五年有200亿美元,我们享受的份额将是一个完整的1亿美元,而在“令人失望”较低股价下享受的收益大于高股价的情况。
逻辑很简单:如果你将要在未来成为某只股票的净买方,要么直接用自己的钱购买或者间接(通过持有一家正在回购股票的公司),当股价上升时你就受害,当股价不振时你获益。不过,情感因素通常会令事情变得复杂:大多数人,包括将在未来成为净买入者那些人,看到股价上升会觉得舒服。这些股东就像是看到汽油价格上涨感到高兴的通勤者,仅仅因为他们的油箱里已经装满了一天汽油。
查理和我并不指望能赢得你们中的很多人用与我们相同的思维思考,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足够多人的行为,知道这是徒劳的。但是我确实想要你了解我们的个人算法。并且在这里陈述是为了:在我早期的日子里,我也乐于看到市场上涨。然后我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第八章,这章说明了投资者如何对待股价的波动。立刻一切在我眼前发生了变化,低价成为了我的朋友。拿起那本书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刻之一。
最后,IBM的带给我的投资成本主要取决于它未来的盈利。但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因素是,公司愿意拿出多少可观的资金来购买自己的股票。如果回购一旦令IBM的流通股跌到了6390万股,那么我将放弃我们著名的节俭,给伯克希尔公司所有员工有薪假期。
投资需要穿透时间
以上就是巴菲特自己所论述的买入IBM的逻辑。
我来尝试总结一下:1、IBM财务管理能力突出,愿意分红并且回购股票,增加股东权益;2、我会持续买,所以我很期待股价跌,因为我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3、只要IBM持续回购,使得流通股数量减少,我就能获益。
我同样统计了IBM过去5年的股票分红和回购费用,累计的金额超过700亿美元。按照这个分红金额计算,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跟美国10年期的长期国债收益相当。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底部,美元零利率的长周期内,3%的收益,估计很多人都已经很满意了。更何况,巴菲特在这么一家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里的持股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能够拿出这么大规模资金回馈股东的公司,作为投资者除了继续持有,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可惜的是,我们更多人关注的是IBM的股价在过去几年里实际上在一路走低,而没有看到,即使我们持有之后什么都不做,IBM的管理层们却在增加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权益,并且给了我们不错的分红。
巴菲特有一句话投资的经典话语,我们几乎耳熟能详——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领会其中的真谛,能够做到即使股价下跌时,也会觉得舒服。
再来读读下面的一句话:
大多数人,包括将在未来成为净买入者那些人,看到股价上升会觉得舒服。这些股东就像是看到汽油价格上涨感到高兴的通勤者,仅仅因为他们的油箱里已经装满了一天的汽油。
巴菲特的投资穿透了时间。
过去5年来,IBM确实在经历痛苦的转型,营收增长近乎停滞,在云计算市场上大幅落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但是从经营业绩的角度来看,IBM仍然是一家优质的公司,一年营收800多亿美元,净利润约180亿美元, 并且保持50%左右的毛利率。
如果IBM公司不是放在美股市场上,跟亚马逊、微软、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去比较,这样的公司显然是一只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仅靠复利就足以创造一个不错的收益。
如果读懂了巴菲特投资IBM股票的逻辑,我们同样就可以看懂他投资苹果股票的逻辑——苹果公司跟IBM有着同样的特质——1、经营稳健,有丰厚稳定的利润,2、稳定的分红和回购股票,增加股东权益;3、相对较低的市盈率。当然比IBM处境更好一些,但是增长也在放缓,并被很多华尔街的分析师看衰。
在大多数人看衰一家企业的时候,穿透时间,看透价值,大胆买入并长期持有,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堪称是艺术。
评价一个决定,也许把时间放长一些,我们才能更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