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几十年的守经达权,康得新只做了一件事

文 / 黄华 2019-03-08 17:08:11 来源:亚汇网

人生有起伏,经济有康波,但技术底蕴与企业文化,却能日久天长。纵观人类经济史,全世界的百年企业往往以制造业为主,迎危而上,乘机而动,说到底不过“坚持”二字。

2018年10月22日,康得新披露2018三季报。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35亿元,同比增长14.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长17.14%。

这一年,康得新控股公司康得集团正好成立三十周年,亦是改革开放整整四十周年。

就在近日,主席在给民营企业家回信时强调,“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合力开创民营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于主席的嘱托,董事长钟玉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主席这一指示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康得新会不断地去创新发展,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

主席的重要讲话对于长期坚守制造业,依托自主创新发展的康得新来说不谋而合。三十年前,康得新的控股公司康得集团在北京起家,一切由零开始,以振兴中国的制造业为己任,开始了制造业的征途。三十年后,康得新一路披荆斩棘,目前已构建的新材料、智能显示、碳纤维三大核心主营业务,聚焦消费,交通,新兴行业,新能源,医疗,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六大核心市场。此时的康得新却又高呼出归零心态,不忘初心。

三十载世事变迁,以康得新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载沉载浮。做实业难,做有情怀、有理想的实业更难,几十年的守经达权,康得新坚持只干一件事。

对于这一件事的坚守,靠的是钟玉为国家、为民族要干出点事的企业家精神,靠的是中关村式民营科技企业,始终以科技强国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的坚定目标,靠的是康得新突破一流技术,成为中国3M的伟大夙愿。

30年坚守,几经挫折终成康得“新”

“我这一生一不图利,二不图钱,就想为民族振兴做点事。这应该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心中共同的理想:中华民族曾几何时鼎立于世界,但近百年来衰落,被列强所凌辱,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到了。”在2018年亚布力夏季论坛,创始人钟玉曾这样吐露创办康得新时的初衷。

“使命与担当”一直是康得新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做事法则。一直以来,康得新最被外界所称道的就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与解决行业“痛点”的奋斗精神,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与董事长钟玉对于制造业长达50年的坚持密切相关。

`

1988年,还在航空部125厂任职的钟玉辞职下海,怀揣了3万元,创建了5人小公司,从老年人、残疾人的代步电动车生产做起,在中关村建立了康得集团,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发区的第一批企业。

然而在成立的第二年,康得就遭遇了经济萧条。那一年《人民日报》罕见的在《元旦献词》中写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中国经济遭遇寒流,实力弱小的民营经济首当其冲,康得公司的电动车出现滞销,企业遭遇严重打击。钟玉在2018年亚布力夏季论坛中这样回忆当初的情景“1990年春节很难过……凑了三万块钱又贷款50万元,到年底都赔完了……”。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钟玉鼓励员工说,“成功在于坚持,康得永远没有倒闭那一天,康得大厦总有一天会在中国的土地上”。

此时,钟玉敏锐的洞察到“体型轻便”的电动清洁车与电动牵引车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他带领员工将电动车加装清洁设备,变成电动清洁车;将电动车稍加改装,变成电动牵引车,经过改装的产品一下就打开了市场局面……康得的产品随后走进了亚运会场馆、首都机场、300多家电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终于在8年后的1998年6月6日,康得大厦在京城拔地而起,钟玉的坚持变成了现实。

在康得新,一直有这样的经营理念,这一理念是钟玉在下海之初就定下的: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的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应该是别人所没有的,我做了就不叫别人追上。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康得集团经过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现已发展成为涉足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金融、PE投资等业务领域,总资产规模近千亿人民币。康得新也从一家材料企业蜕变为拥有30 余家子公司、9 大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遍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坚定不移走实业报国之路

1998年,中国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入世谈判,国门敞开后,国外的企业将直接进入中国,共同竞争。与中关村第一批创业企业一样,寻找转型机会的康得新,必须要在国外企业直接进入中国时点前,另辟蹊径寻找到新的“蓝海”。

机缘巧合,钟玉发现了预涂膜产业存在巨大机会,并在1998年与当时全球最大的预涂膜生产商美国GBC公司签订了合资协定,双方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预涂膜是一种高分子复合膜,广泛应用于杂志、书籍封面、酒、食品等物品的包装盒上。在当时,中国本土广泛使用即涂膜不但覆膜工艺落后,还会挥发有害物质。此外,中国当时尚没有一条预涂膜生产线,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

但是3年过去了,在康得投资了1500万前期推广费用后,不料GBC却突然单方面撕毁合同,GBC的行为让钟玉十分沮丧、气愤、百感交加,他发誓“不管千难万险,也要研发出中国的预涂膜生产线。并且一定要用康得人自己的双手,去建立中国的第一条预涂膜生产线,建成之时,我要请这位GBC的总裁过来看看!”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钟玉董事长的目光里仍透出了坚韧。

正是凭借这种坚持,1998年,钟玉带领康得集团启动了预涂膜的自主研发项目,并于2001年成立了北京康得新印刷器材有限公司,2002年,康得新建成中国第一条预涂膜生产线,康得新高分子产业的雏形逐渐清晰。如今,预涂膜已经成为康得新最为主要的业务之一。

尽管在此期间,康得新历经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从1997年国家改变货币政策措辞到2003年适度从紧,民营经济遭到了一轮被动压缩。2003年开始,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康得新亦受波及,其在2003年被银行停掉了20%的贷款。

可是,到了紧缩终结时,康得新却早已异军突起,公司利润不降反增,并于2010年7月16日,成功实现在中小板上市。尤其是经过不断努力掌握预涂膜完整知识产权,一举成为全球领导者。曾经那个美国GBC高管后来也给康得新打工。现在,康德是全球预涂膜领域品种最全的、质量最好的、价格最高的,包括全球定价权。公司目前拥有印刷基材、环保预涂膜等共计100多种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康得新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生产预涂膜的企业了。在预涂材料和光电材料领域,康得新已经成为拥有全产业链、高集中度的光学膜主流供应商。

光学膜是液晶显示屏的关键零组件之一,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多年来一直被日、韩和我国台湾的企业所垄断,彼时大陆平均每年进口光学膜1700多亿。我国政府曾扶持一些国内颇具实力的企业和机构进行研发,历时多年,均未取得成功。

说起康得新涉足光学膜领域,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讲过一个故事:当年,京东方显示屏组件国产化率仅有10%,而且基本都是塑料配件或五金产品等低价配件,为与日方合作解决光学膜的国产化问题,王东升甚至当面受到日本公司的羞辱。对此,钟玉坚定的表示“我还没有想做做不成的,我会交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卷。”

在经过多番努力,2011年10月18日,康得新光学膜示范基地正式在张家港投产。2013年11月19日,康得新又追加投入45亿元,在张家港建设了“两亿平米光学膜产业集群”。康得新一举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光学膜产业集团,京东方、三星、LG、TCL、创维……几乎全球重要的显示屏生产商,都成了康得新的稳定客户。

此后,康得新又将高端显示的触角,伸向了新兴的显示技术裸眼3D。目前已与全球一线厂商共建SR联盟,这也使得康得新成为了全球唯一具有裸眼3D全产业链设计制造能力以及方案实施能力的企业。

2017年康得新年报显示,在新材料板块,公司拥有预涂膜产品118种。此外,预涂材料与3D图像结合,向全球客户推出 “数码膜与数字化3D图像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光电材料目前共计有970余种产品,主要客户数量超过900家。截至2017年底,光学膜二期项目已经完成120万平米水汽阻隔膜、1000万平米窗膜、薄型PET基材项目、大屏触控20万片的建成投产。

不断攻克“不可能”难题

而事实上,在康得新每每要挑战新产业之际,周围总是有反对的声音,即便是在康得新已经上市之后。但是,作为康得新的创始人钟玉有一个经营理念: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一定要居安思危,本着这样的理念,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新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纤维。

碳纤维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位列于国家“863”、“973”发展计划,因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性材料,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以及高端工业等多个领域,此前均国外技术封锁。

尤其是,全世界能够生产应用于民用航空的高端碳纤维T800规格的,只有美国赫氏、日本东丽两家公司,我国因缺少技术积累一直被国际巨头掐着脖子。

“你们是民族的英雄,碳纤维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产业、航空等等的发展,40年来没人突破,突破就在你身上。”钟玉曾这样动情的对碳纤维团队表示。“中国碳纤维行业受尽国外凌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碳纤维行业从此站起来了。康得人恰恰是在这种境界和这种使命下不停地去追求,去奋斗,去敢于永动,勤于去圆梦,在一路追求奋斗,所以我想坚持的根本是这份境界”。

2016年7月26号,康得新一举实现了中国40年的跨越,康得打造出的单体产能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碳纤维生产线投产。实现了T700、T800、T900、T1000、T1100的规模量产,单线全球规模最大。

2018年,恰逢中关村成立30周年与康得集团成立30年的时间交汇点。“作为中关村的幸存者,我们坚持了30年。当年有500家,今天这500家还剩10家。”30年走过来康德人始终坚持一点叫归零心态。

尤其是在技术千变万化、市场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当下,归零的发展心态与坚守报国初心紧密相连。基于这一理念,康得每年新产品替代率达到60%,去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百强企业第47名,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百强企业里面的唯一一个材料公司。这既是对康得新的肯定,亦标志着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了“中国创造”。

“实干兴邦”是对康得新专注于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报国的最好注解,钟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是生在新中国,长红旗下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经历过学雷锋做好事的熏陶,又经历过时代暴风骤雨的洗礼,后来经过上山下乡当兵这种蹉跎岁月的考验,我们是国家和民族承上启下的一代,心里都有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或者叫家国情怀。”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