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投资大师熊市战记:巴菲特—淡定面对暴跌,别人恐惧我贪婪

文 / 楠楠 2015-07-12 12:41:16 来源:亚汇网

  或许是因为受孕于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之年,这一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了,与熊市结缘的沃伦·巴菲特曾说他非常喜欢1929年,并且始终对股市崩溃有一种亲切感。

  巴菲特一生遇到过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市场跌幅过半。巴菲特的经验教训可以归纳为三个字:要淡定。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早在1966年的时候,巴菲特就因为股票飞涨,实在找不到符合自己标准的廉价股票而茫然。终于在1968年的时候,巴菲特告诉合伙人,他要隐退了,尽管那一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增长了46%。

  自1969年9月退出股市后,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巴菲特说,股市先生狂涨了好几年,是时候停下来喘息了。

  一直等到1974年,美国股市急剧下跌,在1974年末、1975年初的时候,道琼斯指数一度暴跌到了550点。1974年底的时候,大多数还在股市里的投资者股票跌了60%,最初不舍得抛售股票的人们这时开始恐慌性抛售。

  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就在别人认为1929年的诅咒再次到来的时候,歇了5年的巴菲特却突然全力动了起来,他大量的吸筹,直至其资本消化不了了为止。

  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据统计,在1974年入市的投资者,除了几个倒霉蛋,其余的人的回报率都在75%以上。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而暴跌未必不是个绝佳的机会。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1987年10月19日道指狂跌了508点,日跌幅高达22.61%。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一天就蒸发了3.42亿美元。但巴菲特的表现很淡定,他安慰他的同事说:股价下跌对公司没影响,大家照常工作吧。

  为什么巴菲特敢这么说呢,因为巴菲特手里就剩3只股票了: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CEICO,而且他还宣称他要和这三只股票相伴到永远……

  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巴菲特没有来得及大动作,不过这仍给了他捡便宜的机会。他精心选了几只股票,到1987年年底的市场恢复的时候,巴菲特持股的总市值首次超过了20亿美元。

  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回顾大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

  “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他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2000年的时候,科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带来了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狂泻,从5000点跌穿2000点。那时候很是牛逼的雅虎股价从250美元竟然跌到了4美元左右,惨烈到异常。

  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写道:“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

  “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

  “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

  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却是在香港市场买入中石油,在之后几年的投资回报超过700%。

  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即使暴跌后有些股票也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正在买入美国股票,并再次重申他的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

  “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对于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约翰·坦普顿:悲观情绪和经济衰退蕴藏着机会

  约翰·坦普顿是坦普顿集团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Money》杂志将他誉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福布斯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作为在金融界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也是全球投资的先锋,坦普顿共同基金曾经为全球的投资者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

  对于经济萧条或者熊市,坦普顿爵士认为,不要等到经济周期或者行情反转时再行动,因为那时已经太迟了。

  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股市的下跌趋势会结束,我总是试图预测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但我们的投资业绩与我的预测并不相符。我们四处寻找那些能够做出准确预测的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预测准确率超过60%的机构或人。所以,我们并不把这个作为一个主要的投资策略。

  但是,我确实知道肯定会有反弹。我们知道,每个熊市之后都会紧跟着一个牛市,我们知道每个经济衰退期之后都会紧跟着经济繁荣期,我们知道每个企业都会达到顶峰,股市也一样,我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时点。”

  “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不必等到看见市场反转后再买入,全球最好的经济学家发现可以用12个指标用于预测经济周期,其中最先进和最可靠的指标就是股票市场本身。也就是说,股票市场的变化早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因此,如果你等到经济周期好转时再买入,就已经失去大部分的上升空间……如果你打算在市场底部买入,必须在其他人还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时进入市场。”

  坦普顿认为,投资者应该为熊市做好心理上和财务上的准备。首先要在财务上做好准备,只要没有太多的债务,就不必在错误的时间卖出股票,但更加重要的是,不要在错误的时间被恐慌吓出局。大部分被迫出局的人是被恐慌吓出局的,人们容易在经历了l-2年熊市后变得恐慌,因而过度悲观而清空股票。

  投资者购买并持有共同基金的时间应该至少达到一个市场周期……所以,投资者要做好准备,市场有高潮有低谷,有熊市也有牛市,低谷和熊市并不值得担心。低谷和熊市是机会,是致富的最佳时机,这时股票价格相当之低,你可以以值得买入的价格买入公司的部分股份。

  “我们欢迎股价的大幅波动。大幅震荡会困扰某些投资者,但对我们来说,这种大幅震荡增加了我们提高投资业绩的可能性。”

  坦普顿认为,只要市场上充斥着悲观情绪,就是买入股票的好信号。“我从未见过投资人像1990年10月那样悲观……我们现在已经度过了那个时点,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悲观,但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悲观主义者,这说明你的投资是相对较安全的。熊市从来不会在恐惧时启动,而总是在市场高度乐观时出现。”

  彼得·林奇:大跌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林奇是如何应对的呢?

  林奇和国内几乎所有开放式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为了应付非比寻常的巨额基金赎回,林奇把不得不卖的股票都卖了。

  过了一年多,他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后怕:“在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还是我们即将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或者是事情并没有变得那么糟糕,仅仅只是华尔街即将完蛋?”

  事实上,在投资生涯中,林奇经历过很多次股市大跌,但仍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业绩。他的以下三个建议值得借鉴:

  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低价抛出。林奇谈道,“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会非常之低。即使1987年10月19日的行情让你对股市的走势感到惊恐不安,你也不必要这一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把股票抛出。你可以逐步减持你的股票投资组合,从而最终能够取得比那些由于恐慌全部抛出的投资人更高的投资回报。因为从11月份开始股市就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市场已经反弹了400多点,也就是说涨幅超过了23%。”

  林奇表示,在美国股市股票投资收益率战胜其他投资品种的这70年间,曾经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其中,又有13次属于令人恐怖的暴跌,跌幅超过33%。期间还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暴跌,即1929年到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

  在这40次暴跌中,即使你提前预测到了其中的39次,并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股票,最后也会后悔万分。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指优质成长股)。

  第二,对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坚定的勇气。“投资股票要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林奇说,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温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成功的选股者和股市下跌的关系,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气的关系一样。你知道股市大跌总会发生,也为安然渡过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看好的随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会迅速抓住机会趁低更多地买入。

  第三,要敢于趁低点买入好公司股票。林奇认为暴跌是赚大钱的最好机会:“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股价大跌而被严重低估,才是一个真正的选股者的最佳投资机会。股市大跌时人们纷纷低价抛出,就算我们的投资组合市值可能会损失30%,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要把这种股市大跌看做一场灾难,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个趁低价买入股票的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