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投资大师熊市战记:霍罗威斯可—顶级的预言家

文 / 楠楠 2015-07-12 12:41:49 来源:亚汇网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一轮科技股狂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于2000年5月10日创出历史最高点5132.52点,标普500指数2000年5月24日创出当时历史性高点1552.87点。2000年6月28日,坦普顿集团创始人约翰·坦普顿先生的传人之一马克·霍罗威斯可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他旗帜鲜明地指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将会下跌80%-90%,标普500指数会下跌50%-70%。

  最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于2002年10月10日分别触及最低点1108.48点和768.63点,与马克·霍罗威斯可演讲当天2000年6月28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为3974.48点和1467.6点) 相比分别下跌了72.2%和47.7%,表明了霍罗威斯可异常准确的预见力。

  坦普顿集团的创始人约翰·坦普顿于1993年退休,并且将其基金管理工作转交给马克·霍罗威斯可在内的研究团队。

  在2000年6月28日的演讲中,马克·霍罗威斯可首先讲述了对当时市场存在严重泡沫以及即将大跌的看法,然后阐述了为什么坦普顿集团的投资方式在市场大跌中能取得卓越的回报。

  对于第一点,马克·霍罗威斯可认为2000年时美国的科技股泡沫与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存在一些非常相似的特征,甚至更为严重。日本股市在1989年到达顶点,随后暴跌60%以上。

  首先,以“股市市值/GDP”衡量在1989年触顶时,日本股市市值占其GDP的比例为155%;股市暴跌后,1998年年底这一比例下降为57%,与其历史平均水平接近。2000年,美国股市市值占GDP的185%,超过了日本股市泡沫顶点所达到的水平。

  其次,美国股市的交易量更大。在投机狂潮顶点时,日本股市一年的交易额达到其GDP的100%,而2000年时美国的这一比例接近400%。

  再次,美国人持有更高比例的股票资产。美国家庭净资产的50%左右是股票资产,而日本最高时为30%,因此美国居民对股票资产的风险暴露比日本高得多。

  最后,债务急剧增加成为催生泡沫的一大因素。1989年,日本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历史高点,而2000年美国的居民家庭负债率也创了新高。

  此外,美国股市保证金负债(相当于中国A股的融资负债)比例在2000年创下了历史高点,达到股市市值的1.7%、GDP的2.46%(历史均值仅为0.7%)。而且,保证金负债的绝大部分不是用来购买福特这样的公司,而是买了思科、甲骨文、雅虎、美国在线等。

  对于第二点,马克·霍罗威斯可认为应当关注盈利开始恢复增长的非科技行业公司,例如食品制造行业。在投资风格方面,很多投资者将重回价值投资,而成长股的投资者很快会跑输大盘。他认为,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是好事,市场的波动越大,不确定性越多,会有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那些资产良好、盈利稳定、现金流充沛的好公司。

  此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个很好的投资对象,而且这种资产很容易进行分析。典型的REITs基本上是通过采取公司形式的架构持有房地产,只要将大部分收益分配给股东,收入就可避免双重纳税;许多非零售REITs的股息非常稳定,其价格相对其资产而言令人很感兴趣。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