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鲁克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三次较大的金融恐慌,分别是1893年、1903年、1929年。除了第一次(那时他还只是个小办事员),他都逃过了暴跌。而由于1929年前后他开始转向公共事业,没再抄底外,前两次他都成功抄底。原因何在?因为他坚信“没有任何人能让二加二不等于四”。
巴鲁克认为,股市是反映我们社会文明的晴雨表,是人们在努力阅读未来。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这种孜孜以求的特性,股票市场才变成一个戏剧化的竞技场,男人、女人在场上拿他们相互冲突的判断进行较量,让他们的希望与恐惧相互竞争,用他们的优点和弱点彼此对抗,以他们的贪婪心与抱负理想进行比拼。“人们无论试图做成哪件事,似乎总会被驱动着做过了头。所以,当希望高涨之时,我总是再次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而当展望前景陷入悲观之际,我又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
因此,巴鲁克在股市操作中,一次又一次当股票尚在上升途中便抛出股票——这也是他一直能守住财富的一个原因。“太多时候,倘若继续持有某只股票,我本可能挣到多得多的钱,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某只股票崩盘时,我本来也会恰逢不幸,惨遭巨亏。如果说这种习惯使我错失了一些赚钱机会,我同时也避免了陷入‘破产’的境地,而我看到其他很多人正是因此而不名一文。”
其实,除了对人类情绪的把握之外,巴鲁克非常重视调查的重要性。他坚持弄清楚所投资公司的真正情况,并对公司的价值有个相对合理的把握。需要强调的是,他认为调查是需要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他在联合铜业、铁路公司等股票上多次大获成功都与他坚持调查、保持独立看法、坚决执行自己的判断有关。
反观我们2007年A股大牛市的高峰期,绝大多数人不顾估值泡沫破裂的危险、无视美国次贷引爆金融体系的风险,“前赴后继”往股市里涌,而在2008年的大跌中,又未能及时斩仓离场,惨遭亏损后又怨这怨那,有些人怨证券公司的研究员,有些人怨“大小非”,还有些人指责某些“唱空中国”的人有险恶的用心……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埋怨而不能汲取教训的话,除非离开股市,否则仍将难改变自己“傻韭菜”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