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5年2月,原油市场宛如一场复杂的多空博弈棋局,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使得油价走势跌宕起伏,吸引着全球投资者与行业从业者的目光。
一、最新油价表现
截至2月22日收盘,美国WTI4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下跌2.08美元,跌幅2.87%,报70.40美元/桶;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下跌2.05美元,跌幅2.68%,报74.43美元/桶。然而,在2月24日当天,油价走势出现反转。纽约商品交易所2025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86美分,收于每桶70.10美元,涨幅为1.24%;2025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95美分,收于每桶73.58美元,涨幅为1.31%。如此大幅的日内波动,凸显了原油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
二、供应端动态
(一)美国原油库存增加
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了330万桶。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四的官方数据证实这一增长,这将是连续第四周库存上升。库存的持续累积,暗示美国国内原油供应较为充裕,反映出本土生产与进口的强劲态势,对油价上行构成明显阻力。例如,大量的原油库存积压,意味着市场消化这些过剩供应需要时间,在需求没有同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供应过剩的压力将抑制油价上涨。
(二)俄罗斯石油出口计划调整
俄罗斯方面传出消息,计划在3月削减石油出口。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大国,其出口政策的调整对全球原油市场供应格局影响深远。若俄罗斯切实削减出口,将减少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量,为油价提供潜在支撑。在过去,俄罗斯的出口政策调整曾多次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如2024年俄罗斯因地缘政治等因素阶段性调整出口量,导致欧洲等地原油供应趋紧,油价应声上涨。此次3月削减出口的计划,无疑给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让市场对供应减少产生预期,从而影响油价走势。
三、需求端隐忧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报告,对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预计经济增速将较2024年有所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原油的需求将受到抑制。例如,制造业扩张速度放缓,工厂开工率下降,对原油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会随之减少;交通运输业中,物流运输量因经济活动不活跃而降低,燃油消耗也相应减少。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原油需求端面临较大压力,成为油价下行的潜在因素。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
美国新政府提出的对等关税计划,加剧了全球贸易担忧。贸易摩擦的升级,将导致国际贸易量下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许多依赖原油进口的国家,因贸易受阻,经济增长受限,进而减少对原油的进口需求。以新兴经济体为例,若其主要出口市场因贸易保护主义而萎缩,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对原油的需求将难以维持原有增长态势,甚至可能出现下滑,对全球原油市场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四、地缘政治因素
(一)俄乌冲突持续影响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尽管双方时有和谈迹象,但局势依然紧张。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国,冲突导致其原油生产设施面临安全威胁,运输路线也受到影响。例如,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油泵站的攻击,致使里海管道集团公司(CPC)的原油输送量大幅减少30%-40%。这种供应中断风险的增加,使得市场对原油供应稳定性产生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油价。一旦冲突升级,供应中断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油价可能会因避险情绪和供应担忧而大幅上涨。
(二)中东局势不确定性
中东地区局势依旧复杂,伊朗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仍在持续。伊朗作为欧佩克重要成员,其原油出口受到制裁限制,影响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同时,中东地区其他产油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也较为微妙,地区内的政治动荡、军事冲突等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引发原油供应的波动。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产油大国的国内政策调整或地区冲突,都可能影响其原油生产与出口,进而冲击全球原油市场,对油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五、国内油价调整前瞻
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市场紧密相连。2025年国内油价已进行了4次调整,呈现“两涨一跌一搁浅”的格局。其中两次油价合计大涨超过400元/吨,不过在2月19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70元和160元。新一次油价调整将在3月5日24时进行,截至2月24日,油价已经进行了3个工作日统计,目前原油变化率为0.38%,预计上调油价20元/吨,处于搁浅调整阶段。但考虑到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以及未来一周多时间内诸多不确定因素,最终油价调整方向仍充满变数。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油价上调可能性增大;反之,若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调整也可能随之改变方向。
综合来看,当前原油市场在供应、需求、地缘政治等多空因素的拉扯下,走势极为复杂。投资者与行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各类因素的动态变化,以便在复杂多变的原油市场中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潜在风险。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