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时刻牵动着投资者与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心。4月25日,原油市场延续了多空因素交织的复杂态势,价格在波动中寻求新的平衡。
当日价格走势
截至4月25日凌晨0时,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周五报价上涨0.13美元,涨幅0.21%,报62.40美元/桶;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报价上涨0.08美元,涨幅0.12%,报66.15美元/桶。尽管当日呈现微涨态势,但整体来看,原油价格近期处于震荡区间,反映出市场对原油供需前景的迷茫与谨慎态度。
供应端:美国库存大增,OPEC+政策待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数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截至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激增880万桶,这一数字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50万桶,创下近两个月以来的最大单周增幅。同时,美国汽油库存增加了270万桶,精炼油库存上升130万桶。库存的全面大幅上升,直观地展现出美国炼厂开工率下降与需求恢复疲弱并存的困境,严重打击了市场对原油短期去库存的信心,极大地压制了价格进一步反弹的空间。
目光转向OPEC+,该组织一直致力于通过调整产量来平衡全球原油市场。目前,OPEC+计划从4月起,由八个国家逐步放松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措施,同时阿联酋也将按在联盟中艰难争取到的让步,从4月起逐步提高其配额。此外,还有360万桶/日的全组织范围减产措施将持续到2026年底。然而,OPEC+面临着艰难抉择:坚持当前减产,可能会进一步侵蚀其市场份额;若增加供应,又可能导致油价跌至难以接受的水平。在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预期强烈的背景下,OPEC+的政策调整对油价走向至关重要。
需求端:中国需求存忧,全球增长放缓预期
长期以来作为原油消费大户的中国,其需求前景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趋势,持续抑制着石油需求增长。尽管国际能源署(IEA)因中国近期刺激措施,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有所上调,但市场仍对中国原油需求的实际复苏力度存疑。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增长放缓的阴霾笼罩,进一步削弱了原油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使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主要用油领域的扩张受限,导致原油需求增长乏力。
其他影响因素: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地区局势依旧紧张,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地缘热点时刻威胁着原油供应的稳定性。虽然目前尚未对实际供应造成大规模冲击,但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情绪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局势恶化,可能引发油价大幅波动。
贸易政策上,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原油市场带来潜在影响。特朗普可能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这虽在短期内可能支撑油价,但从长期看,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抑制原油需求。
展望未来,原油市场将继续在供应过剩压力、需求增长乏力、地缘政治风险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多因素的复杂博弈中前行。投资者和相关企业需紧密关注各方动态,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