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夜美股中概股暴拉反弹之前,中概股投资者们经历了“生死五日”。
自上周四开始,中概股跌入低谷,一连五天,三个交易日乌云盖顶,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中概股这一波暴跌的根源,是3月10日公布的一份名单。
根据美国证交会(SEC)在当天的公告,根据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相关规定,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和黄医药5家企业纳入临时识别名单,这意味着这几家在美上市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3月10日开始,中概股全线崩盘,市场一片哀嚎,开启了一连三个交易日的杀跌。
问题来了,从各家企业经营角度讲,谁在这一波暴跌中是被拖累的一方?且出现了超跌的信号?
我们还是要从单股市盈率、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公司本身的财务数据中找答案。
总的来说,有三类企业存在潜在的超跌现象,短期内可能出现反弹。第一类是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首的头部互联网巨头,它们的优势是体量庞大且发展稳定,背后都有强大的资本实力。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和京东当前市盈率分别仅为11.94倍和22.78倍(以截止3月14日的收盘市值为基础,下同),对标亚马逊的44.93倍,利差空间明显,前者当前估值更加合理。
此外,从营收增速的角度看,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也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不堪,且现金流表现稳健。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末阿里现金流维持在正数区间,为170.36亿美元,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中概股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依然在四季度逆势加仓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加仓幅度分别达到29%、33%和38%。同样增持拼多多的,还有另一资管巨头景林基金。
大机构的操作足以表明,市场对头部中概股并未丧失信心。
第二类,是盈利能力稳定、账面现金流充足且市盈率明显偏低的中等规模中概股。
代表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数字金融等板块,这也是本轮暴跌中震荡最明显的板块之一,部分个股的表现更容易受大盘拖累。
比如市盈率低至2.37倍的360数科、4.65倍的挚文集团、6.37倍的唯品会以及8.8倍的猎豹移动等。
第三类则是以新造车、半导体等板块为代表的朝阳行业,踩中时代的风口是它们最大优势。
根据市场数据,蔚小理的合计市值尚且不足特斯拉的五分之一,市销率也远不如后者,估值虽有虚高可能但去泡沫化已非常明显。要知道,特斯拉此前已经表示2022年不会推出新车型,这无疑给蔚小理们留出了抢占市场的机会。目前,蔚来、理想的新车型已经提上日程,为其争夺更大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继小鹏和理想之后,蔚来近期也完成在港二次上市,逐渐将自己的市场主体从美股转移回港股市场,尽力将《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影响降到最低。
蔚来的选择,当然不是个例。在可预见的未来,离开美股回流国内,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中概股离开美国市场,并不是一个伪命题,退市阴霾的确笼罩在不少企业的头顶。
实际上,很多中概股已经回港上市,投资者完全可以未雨绸缪,将手中的中概股美股转换成相应港股,以规避中概美股ADR退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