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日前,湖南邵阳学院发布的一则公示引发热议。
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2019年8月到2021年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除校外引进的博士,其余22人均可获得84.4万元的引进待遇,包括引进费、科研启动费、过渡性住房补贴等。
不难发现,这23名博士中,除1人系外校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均备注为毕业返校,大概意思就是,邵阳学院“自产自销”吧。
而且更离谱的是,他们学的都是同一个专业:哲学(教育学)。话说教育学专业教文学还说得过去,体育、机械是几个意思??
难道亚当森大学的博士都熟练精通各个学科?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这个亚当森大学什么来头,竟然让学校斥巨资引进该校毕业的人才?
该校多名二级学院院长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学院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读博者说:“我曾就读的马来西亚某高校,一个班95%的中国留学生是在职教师”!
辽宁某二本院校工作的一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其本身是硕士学历,学校支持老师们出去读博,在职读博期间照发工资。
但读什么类型的博士、在哪里读博士对待遇影响不大。补贴、安家费不会相差多少。但不了解菲律宾、泰国或者是马来西亚读博的情况。
河南某职业学院一位教师表示,“学校确实希望提升教师整体学历,只是职业院校趋势还不明显。身边同事也有人去国外的开放大学,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高校就读。”
一位正准备入职广西某二本院校的青年教师则表示,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但学校和新教师们提到,要积极参加访学项目,读博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一位曾在马来西亚读博的博士生告诉记者,他曾就读的马来西亚某高校,一个班95%的中国留学生是在职教师。他因此考虑到学位的含金量而选择退学去其他国家读博。
“批量引入博士”引发广泛关注后,湖南省教育厅曾向媒体表示,已经在与邵阳学院衔接处理。7月20日,邵阳学院一位二级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省教育厅与邵阳学院人事处已经在着手处理此事。记者询问,此事可能会给23名引进的博士带来什么影响,其表示不便多谈。
现在网上搜索亚当森大学,依旧可以看到其招生广告。而亚当森大学的排名,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亚当森大学的排名已经到了651+。QS官网在该校研究成果上,直接写的是Low。
在众多中介中,有一句非常显眼的介绍:亚当森大学受中国教育部认证,在职读国家认可博士。
而事实是,该校曾上榜2021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 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二)》名单,通知强调要对亚当森大学的学历学位加强审查。
邵阳学院的一波操作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湖南省教育厅针对此事已发出通告,已责成邵阳学院纠正不当做法,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免职处理。
疫情期间甚至不用出国,轻松拿博士学位
如菲律宾的高校博士教育门槛确实低于国内,国内博士毕业需要全日制去读,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一般都要求SCI或者SSCI,还有一区二区的要求。国内博士虽然含金量高,但是难度太大。
而菲律宾获得博士学位或许发表EI级别的期刊论文就能达到要求,而且菲律宾的高校认可发在中国国内期刊的论文。有人拿着中国国内省级期刊发表的论文,菲律宾高校也认可。菲律宾的博士生导师与国内一样也是带5到8名博士生,中国留学生与菲律宾本地学生都是一视同仁。
目前确实有许多国内高校在职教师去菲律宾、马来西亚提升学历,他们多是高职大专、本科院校的老师,占到了她接触到的留学群体的70%—80%。
现在读博很多在职教师还有在职工资。如果读博的高校教师,他们所在的高校博士已经达到一定比例,可能学校就不再支持来读博了。时间基本两到三年,疫情期间甚至不用出国,上网课,许多生活开支、交通开支都可以省掉。国内一些在职教师确实是去菲律宾、马来西亚读博的主力军。
马来西亚学校的博士学制一般是2—6年,大部分三四年可以毕业。而马来西亚博士的学费较低,约合人民币6-8万元,很少有10万元以上。总体算下来,三年20万元人民币就够了。
马来西亚博士毕业需要发一篇SCI或者两篇Scopus,有的学校可能只需要发一篇Scopus或者一两篇普刊就可以,总体难度比国内简单不少。毕业之后回国到二本学校任教基本没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二本学校或者一本末的学校比较缺这方面的人才。
因此,类似以上类型文凭,是否“注水”一定要注意,这种传说中的速成硕博也让上网课变成了迅速get学历的手段。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在官网发文提醒留学生的事情。
在此提醒大家,出国留学一定要认准正规学校和专业,谨防“注水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