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四样东西决定了你的成绩——自我、环境、师资、计划规划。
1. 自我
你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是否愿意踏上这条没有退路的路,你是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以及天赋,有的人天生理解能力、记忆力就并不是那么好,有人就是学东西慢,就是大家所谓的“傻学生”。其实我就是这么一个傻学生,我真的就是那种老师讲一个知识点,我不能迅速理解,需要下来之后慢慢消化的,也不能在听完一个方法之后,马上活学活用。
我一直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了,但是复读的那一年我真的摸到了我的天花板,开始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是不同的这个现状。
虽然我高考只有660(因为考前家里出了变故很大的影响了心态),但是我考前最高考到了七百分,但是我真的无论无何都真的上不去了,多一分都不行,七百分就是我的天花板,不管我用多好的学习方法,多清楚多了解题型,考试的时候心态发挥多么好,不可能比七百多。
但是我这个傻人,天花板都在七百,大家不用太担心……
2. 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尤其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自控力的,大多数人可以在相对稳定安静的环境里达到自律,但是如果环境不是那么好呢?
如果说一个班的人都在玩,你去学习,这样学习的你变成了异类呢?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要怎么去坚持,或者,可能之前你就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面,你想摆脱这样的环境吗
3. 师资
老师无法决定你的上限和下限,你的上限在你能有多拼命,在你的天赋。
你的下限在你可以多放纵,对你的生活有多低的要求。
老师能决定什么,能决定你到达一个科目的中上水平有多快。
语文老师讲文章逻辑讲小说文言文模板,数学老师总结题型题眼,物理老师总结模型方法套路,化学老师找到线索串联你们认为零碎的知识。
4. 方法规划
大家遇到的问题:不会稳定优势科目,关于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边界定义比较模糊。如何建立优势科目,如何快速突破劣势科目。
大家不太清楚,各科目要学好究竟需要什么,时间周期时间成本是怎么样的。如果想要突击学习,短期提分效率最高的科目是什么,各科目对应的各个阶段(打基础——快速提升——瓶颈期)这里面各自注意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英语这个科目,基础差难道真的就背单词就完事了吗?就算是背单词就完事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做起来有多难,有多慢,记了忘,忘了记,无限循环宝宝心里苦啊。难道没有快速背单词的办法吗?这里面的细节就会精确到,单词量的不同,每天背单词的量也应该不同,背单词的同时也需要回顾,如何去制定新单词计划和回顾计划。
做计划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理解能力、学习氛围、自学能力、自制能力——核心,理科思维强还是文科思维强)给出合适的提分建议——各科目时间的分配比例,以及不同阶段的侧重学习科目的不同。如果说学生成绩稍好,不需要听课程,需要具体的题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