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学习需要努力,需要付出,没有付出哪有收获。就像歌里头唱的,几滴汗水,几分收成。通常我们会计算各种比如成活率啊,转化率啊,收益率啊等等,都是在计算有效的占问题的百分比,我们学习其实也是一样,也有个考核,叫作学习效率。不过努力并不等于高效率的学习。也就是说,光努力付出还不够,还需要有方法,这样我们同样多的的时间和付出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掌握更多的知识,考得更高的分数。那么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呢?有这么几个细节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一、回归课本基础概念。
有人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考试也不会考那么简单的,意义不大。所以有非常多的孩子和家长都会去买各种拔高资料和习题,以求获得不错的数学成绩。对于基础不错的孩子来说,课外的拔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先回归课本基础是关键。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要知道课本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开学后一定要通过课堂学习,理解每一章节所学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地位,并将小学相关的知识与当前所学的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回归课本,才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要把课本里重点标注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弄懂弄通,面向中考,你也就无所畏惧。
二、抓错题和问题。
对于平时作业、练习中的错题和有疑问的题,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问题只会越积越多,不会的东西也会直来越多。要对其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注重实效。所以说,到了初中,千万不要手懒啊,一定要有一个像样的错题本,这些错题和问题。才是需要重点突破。期末复习的时候,所有的错题问题都消灭了,那么怎么考你都能够考个不错的分数。
三、揣摩解题思路,而不是关注答案。
要从基础概念出发,根据每道题的已知条件,合理的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些同学题目做不出,习惯地喜欢翻答案,看解析,一看,哦原来这样,马上就做出来了。结果考试的时候又不会了。其实这就是缺少自己思考的过程。虽然说别人只是帮你点了一下,但是大家要知道,有些题本来就是差一个突破口。突破口找到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而我们自己在没有做出来之前,寻找突破口的过程中,就是在快速的回忆和寻找相关的知识点。除非你想了很多久没有思路,否则不要轻易去看答案和解析。如果你遇到的题都要看答案与解析,那说明你的基础不够,刷这样题对你来说,意义并不大。例如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有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还有一个十字相乘法。不做考纲的重点要求,但是却很有效。你说这种我们要不要学,要由易到难,学会多种思路来解一道题,而且要永远记得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们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控制时间,要注意熟练度的练习和限时训练。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对待。不要随便查资料,在做作业之前先把相关的知识温习一遍,再动手写作业,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四,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平时我们听课做题记笔记,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知识点学完了,思考一下,你是否可以出一个相关的题?初中数学开始渐渐的呈现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逐渐提高,持续锻炼才有成效。
第五,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
当天的知识点当天就要消化,合理安排时间。在跟上老师节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上老师留给同学们的讨论、思考或者做题的时间,解决掉你的困惑和疑难。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要拖到课下。这点也是学霸与普通学生的最大差别。第二方面,要明白刷题不是目的。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才是目的。有些知识只能在解题的过程中,你才会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所以每天学习新的课程,后面相关的练习,不管难还是容易,都动手做一扁。当然了,有些同学还会额外地习一些课外的练习来做,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有一套最多两套就行。题贵精不贵多,适量地做一些跟咱们教材配套的,或者有一定拔高的这种题,原则是每一道题弄懂吃透,举一反三。第三方面,梳理知识体系。每学完一个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抽出来五到十分钟,在笔记本上进行勾画思维导图,抓住基础概念的刚将新旧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自己可以掌握方便记忆的完整知识网络。这个动作其实也可以在每天晚上躺下,还没睡着之前做一做,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下。以后学完一个单元,再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梳理,能串起来的把它们串一起。这样学习的效率会比较高,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做题时不会出现,看到题目都不知道考什么知识点的情况。也只有样,举一反三是手到擒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