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考试是小学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也是对大家在小学阶段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虽然不是很全面,但还是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大多数学校会以小升初成绩,作为分班的一个参考。可能有些地方取消了小升初的测试,反正无论多少分,大家都是直接六年级升初一。但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还是会进行一分班考试,也就是初一的时候就是一次小小筛选。有人说这样不公平,好的扎堆,差的全放一起。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班级的同学大家的成绩相差不会太悬殊,老师上课会适应大家的节奏来。不然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 ,放到快班去,听得云里雾里的,孩子本身压力会更大。说到小升初,有不少家长问,秋季开学孩子就读初一了,孩子在暑假期间要不要报班超前学?就这个问题我们听听这位资深老师的看法。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赵本山老师小品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猫走什么步子,取决于耗子的逃跑路线。小升初要不要前提学?无非就两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知道你进的那个学校,他是从零起点开始教的?还是很多说同学已经学过了?他一直有超前学的习惯,我们知道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名校)的孩子,就特别特别努力,一大堆人都全部学完了。也就是说如果他的同班同学里面,超前学的太多,那老师即使是从零起点开始讲,他也会受到那些已经超前学了很多的孩子影响,会讲的比较快。因为老师讲课一般而言都是兼顾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大家都觉得简单了,老师的讲课进度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如果是这种情况,你没有超前学的话,你就会比较吃亏。如果孩子去的那个学校,一直就没有超前学的这种风气也好,或者是传统也好,那我的建议是他从零起点开始学可能更好,最多是自己预习一下。比如说初一课本儿的第一章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上衔接班。特别是他小学学的还不错的话,更是这样。另外如果是小学他又特别喜欢学数学,他就愿意要超前学,那我仍然是强调,他第一首选是带读,加上自学,自己看课本,自己去研究这个课本,自己去做题。带读的意思就是,有老师告诉你怎么去读这课本。比如说平面几何的性质学习。不同的老师会教你不同的顺序,不同老师会从课本中挖掘出不同的学习的内涵。小升初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转折。很多孩子可能会到一个新的学校,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或许自己的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刚开始或许有点不适应,不过这也正常。这个也是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经历。学会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第一点:心态要放正。初中开学后,孩子们就是从一名小学生,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了。大家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新的开始就不要再对小学的成绩沾沾自喜。初一这一年要好好的努力,给自己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个坚实的基础。后面的学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二点:暑假要提前去适应。初中的科目一下剧增,学习任务变重。从暑假开始适应,开学之后才不会掉队,可以提前背诵初中古诗词。也可以阅读中考必考的一到两个名著。
第三:定好目标。目标高中可以定得高一点,不要告诉别人。“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取其下者则无所得矣”!有目标,有雄心壮志,不可耻。笑话你的人才可耻。这个目标是支撑你这三年学习下来的动力。
第四:抓住碎片的时间。上了初中学习一定要排在第一位。如果下定决心,用尽一切可用的碎片时间去学习。之前我们也多次说过碎片化时间的重要性,利用得好,回到家,晚上基本上没有作业了。成绩又好,放学后自己可支配大块时间更多。完全可以早睡早起,形成良性循环。
第五点:抓住初一上半学期。上半学期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次月考,大概率的决定了初中三年的走向。在初中偶尔心情不好很正常;偶尔不想听课也很正常;在学校感到压抑很正常,学习压力大也很正常。不要觉得自己很没用,这都是我们要经历的一部分,难过不开心之后,还是应该拿起你的课本去学习。
第六点,提早补薄弱点。觉得哪一科吃力,就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一定要早点补,到初三就真的晚了。一来前面欠下的知识点太多,已经把学好这一科的信心消耗掉太多了,二来初三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
第七点:时刻的提醒自己要坚持。不要高估自己的决心,更不要低估自己的惰性。提醒自己坚持才能够胜利,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一定要高一点。以后你会理解,自己现在的努力是值得的。
第八点:重视每一次考试。重视考试但是不要过分去在乎分数。每一次成绩下来之后,要和自己比,看一看自己和上一次的成绩相比有什么变化?分析提高和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查漏补缺。面对三年后五五分流的初中,抛开一切借口,让我们全力以赴,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