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和课余训练负担的意见》,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方面,建议各地不再批准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培训机构将注册为非营利机构,对非学科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的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严格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未经批准在多个地点开展培训。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和非学科范围的通知》明确,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在校外培训中应按非学科进行管理,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员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第二章第四条第(4)点明确要求,按照非纪律进行管理培训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专业)能力证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中国文化促进委员会培训中心与中国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了“社会艺术教育指导员”岗位能力培训,培养具有新职业、新知识、新技能、新技能的“四新”人才,新时代的新技能和新技术。
本次培训分为在线培训和线下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学生参加了这次培训,“社会艺术教育是指导师”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每个级别必须完成在线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提升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艺术教育理论,从社会艺术教育的历史、目标、主体与对象、学科支持、研究方法与方法、机构与教师、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科学构建了社会艺术教育整体概念;另一部分是专业学习,涵盖社会艺术教育中常见的艺术类别,如艺术、书法、戏剧、音乐、语言、手工艺、棋类和多媒体,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建立一个更宏观、跨学科和跨学科的社会艺术教育概念,即完整的美育。
专业提升课程是由专业教学指导课程组织的线下培训,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安排教材和讲座,专业提升课程主要针对中高级学生,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主要解决社会艺术教育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按时完成了课程学习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合格学生获得中国文化促进会培训中心颁发的“社会艺术教育指导员”岗位能力培训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