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20个本科生中就有1人到公办中小学当老师 薪资水平和未来发展最受新教师关注

文 / 陌尘 2022-08-30 08:41:04 来源:亚汇网

   当前大学生择业表现出求稳倾向,去公办中小学当老师成为一部分人的理想职业。

   继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师范类大学报考人数激增,2022年高考师范类专业分数线也迎来增长。华南师范大学师范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比非师范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高出10分,杭州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均在600分以上,其他专业投档则多在600分以内。

   除了教师职业与生俱来的“抗风险”属性外,为促进大学应届生就业近年各地扩大教师招聘规模也推动了“师范热”。研究发现,每20个2021届本科生中,就有一名进入公办中小学成为新教师。他们有着怎样的就业体验?

   2021届本科生中8.9%成为中小学教师,多在公办学校任教

   《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是本科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有8.9%从事该岗位,并且主要在公办中小学任教。

   数据显示,2017届至2020届本科生在公办中小学当教师的比例稳中有增,比例依次为5.5%、5.9%、5.9%和6.2%;但2021届比例有所下降,为5.1%。

   新教师工作满意度创五年新高

   就业满意度是反映新教师对教师职业是否认可的最主要的主观指标。麦可思数据显示,2021届新教师的就业满意度为82%,比2020届提高了2个百分点。此外,月收入(4677元)、专业相关度(87%)均高于2020届,就业质量整体提升。

   分析最近五年数据发现,2021届本科生毕业后在公办中小学当教师的群体月收入为4677元,相比2017届增加了704元。虽然该薪资未能跑赢全国本科应届生平均水平(2021届为5833元),但教师群体从业幸福感一路上涨,从2017届的76%上升到2021届的82%,五年间增加了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2021届为74%)高出8个百分点。此外,该群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87%)比全国水平(73%)高出了14个百分点,相关院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总体来说,新教师群体就业质量较高。

   薪资水平和未来发展最受新教师关注

   对于教师工作不满意的因素,2021届本科毕业进入公办中小学从教群体认为,“收入低”是主要原因,比例为76%,之后是“发展空间不够”(39%)和“工作能力不够造成压力大”(28%)。相比2021届全国本科生平均数据,新教师群体对薪资收入不高和能力不足以致工作压力大感到不满的情况更为突出,比平均水平分别高了7个和6个百分点;而因加班多和发展前景不佳对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在新教师群体中相对较少。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庆祝2022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新教师们关心的工资待遇问题将得到更好保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走出大学校园到中小学任教,部分新教师在从教初期或因为工作千头万绪,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为缓解类似问题,高校在师范类人才培养中或可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技能,提升育人实践能力。

   数据说明:

   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2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5万。覆盖了407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84个职业、324个行业。

   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1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4万。

   2019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

   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9年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5.2万。

   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8年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约15.6万。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