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近年来,宁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紧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学习培训全过程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效。
坚持目标导向,抓实训前统筹谋划。按需施教,统筹班次设置。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申报制度,每年初由单位自主申报培训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结合地方发展需要和单位需求,统筹制定年度主体班次培训计划。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结合干部考察、年度考核、专项督查等工作,常态化了解掌握学习需求,为调整优化班次设置提供基础依据。全员覆盖,统筹学员调训。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求结合起来,对干部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判,对重点班次、关键部门的干部实行点名调学,进一步加强与学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衔接,排除训前干扰,防止出现长期不训、重复培训等问题,确保培训全覆盖。因地制宜,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党校阵地建设,高标准建设占地73亩、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的新党校,进一步提升党校教学环境和办学能力。深入挖掘本地革命旧址、历史人文、改革发展成果等优质资源,积极打造体现宁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场教学品牌。目前,宁国市共有仙霞镇盘樟村中共宁国特支、“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港口镇山门村等20余个现场教学点。
坚持问题导向,抓实训中教学管理。聚焦“教什么”,加强课程研发。围绕解决教学课程特色不明显、学员融入度不高等难点问题,集聚优质教学力量,加强本土课程研发。坚持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研究蓝本,深入挖掘本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特色资源和典型经验,先后开发《县域高质量发展之宁国实践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宁国“五维共治”模式探析》《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学习甘磊先进事迹及精神》等22门本土化教学课程,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化发展。聚焦“谁来教”,配强师资队伍。根据不同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需求,选齐配强师资力量。近年来,宁国市深挖各行各业教师资源,分层分类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储备一批各级先进典型、行业知名人士、基层“土专家”“田秀才”等师资力量,初步形成一支“党校教师+党政领导+专业人员+实用人才”四合一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聚焦“怎么教”,创新培训方式。坚持与时俱进,在传统“大班制”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式、研讨式、案例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持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新途径,创新开办网络“云课堂”,扎实推动“互联网+干部教育”深度融合。
坚持结果导向,抓实训后成果运用。健全跟踪考核机制。出台《2019年-2022年宁国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三案”精准管理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将干部教育培训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跟踪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大课程质量评估,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等内容,通过学员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询参训学员意见建议,指导督促党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出台《宁国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考核评价细则(试行)》,全面考核学员培训纪律作风、理论知识掌握、学习成果转化等方面情况,着力强化主体班次学员跟踪评价。探索跟踪培养机制。围绕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和运用,积极搭建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实践锻炼平台,每年组织安排40名左右的优秀干部赴沪苏浙插班学习,加强干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今年以来,宁国市深入实施“移山计划”,建立“山这边与山那边”常态化干部交流机制,首批从中溪、梅林、宁墩、仙霞等乡镇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毗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州市安吉县跟班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干部教育学习锻炼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