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汇网首页 | 论坛 注册

国内焦点·反垄断(续)

中国反垄断开出最大罚单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日披露,该机构已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处罚8.3196亿元(人民币,下同),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这是中国反垄断调查以来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 【详细】

按照反垄断法规定,商务部、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对于反垄断行为的查处各有分工。商务部负责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发改委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工商总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 【详细】

反垄断调查发力 外企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中国对商业领域的反垄断调查在逐渐发力。继微软[微博]、高通[微博]等IT巨头之后,奔驰、宝马[微博]、奥迪也纷纷受到突击调查。这让不少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一时间草木皆兵。

8月13日,中国欧盟商会也针对当前的反垄断调查发布声明,表示对调查过程的透明性和外资企业是否受到不平等待遇提出关切。此前,美国商会、欧盟商会和日本商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会员企业在华投资意愿出现下滑,投资回报也不复当初。

外企在华的四个节点

如果这算作外资企业在华经营面临的一次危机,那么回溯过往,这并不是外企在中国的第一次危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认为,改革开放至今,外企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节点。

第一个节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外企刚刚进入中国之际,当时对外企的质疑在于:引入外资企业,到底是爱国还是卖国。【详细】

图说中国反垄断:微软中国突击调查始末

外企在华垄断溯源:超国民待遇"养虎为患"

从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开出首张针对外企的、总金额高达3.53亿元的价格垄断罚单,到今年国家发改委对美国高通垄断事实的确定并有望开出10亿美元罚单,再到对奔弛、宝马、奥迪涉嫌价格垄断的反垄断调查,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的反垄断突击检查,外资巨头在华的垄断状况让人怵目惊心。在一个比一个更高的天价罚单背后,比反垄断事件本身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外资的在华垄断?   

来自某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反观上述反垄断主角所在的行业,大都是市场化很高的行业,如果按照市场的逻辑进行分析,只要国内有与之可以匹敌的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好的技术以及更适当价格的产品,这些企业的价格就不敢设得那么高,这反过来也说明,国内缺乏一批在市场上可与之抗衡的企业,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造成内外资企业的竞争力的差异到底有哪些?除了外资企业所具有的内在优势之外,国内的经营环境到底对内外资企业提供了哪些差别化的土壤? 【详细】

商务部详解7月份利用外资大幅下降:与反垄断无关

商务部17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1-7月份我国商务运行情况。数据显示,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亿美元,同比下降16.95%。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吸收外资数据在个别月份有一些波动属正常,不足以反映整体走势,更不能去跟外资反垄断调查挂钩。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反垄断部门对奔驰、宝马、奥迪、微软、高通等外企密集启动反垄断调查,这使得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经营情况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人们将此与吸收外资金额大幅下降联系起来的联想。

对此,沈丹阳指出,1-7月,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制造业利用外资金额有所下降。他表示,在国内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吸收外资的数据在个别月份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的欢迎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对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各类性质的市场主体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环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详细】

市场聚焦

黄金市场

联系我们
邮箱:tougao@yahui.hk
版权声明:亚汇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亚汇网专题频道
亚汇网编辑部

往期专题

网页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