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实行“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国外的GE、Honeywell、CFM等飞机制造领域的跨国巨头,也成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不过,他们都要与中国企业合资,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
主体部分中国造: 中航工业挑重担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C919机体结构分解图,中航工业集团承担了C919飞机大部件的主要制造任务。
比如,机头由成飞公司制造,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由洪都集团制造,机翼由西飞公司制造,后机身和垂尾由沈飞公司制造,前、主起舱门由哈飞公司制造。
在这些主要供应商中,西飞、沈飞、成飞都属于中航飞机(28.74 1.48 5.43%)(000768.SZ)旗下公司。中航飞机一名管理层告诉记者,此前,中航飞机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歼、轰系列军机,然后是从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处获得零部件转包生产,民机业务的占比还很小,主要是新舟60飞机的国内外客户交付带来的收入贡献。不过,公司一直在加大民机产品的开拓,目前已经为国产大飞机的大部件生产配备了专门的厂房、生产线、工人和团队,具备了为大型飞机配备的相关制造技术和管理能力。
而除了中航工业集团,民营企业也在国产大飞机制造中分了一杯羹。比如C919FEIJIDRAT舱门就是由一家名为“西子”的民营公司提供,这家以装备制造为主、跨行业经营的综合型企业集团,与江苏一家生产汽车灯具的民营企业彤明公司,成为入围国产大飞机主要供应商中为数不多的民营企业。【详细】
中国制造的新“三驾马车”,继高铁、核电之后,终于等来了国产大飞机。从2008年立项至今,庞大的工程量使C919总装下线充满着神秘感。如今,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终显真容。昨日上午,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两扇帷幕缓缓拉开,蓝绿色涂装的C919正式亮相,现场的人们都被眼前这个大家伙所震撼。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
国家意志
站在商飞浦东总装制造中心里,可以闻到空气中有些许咸味,一位在商飞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一占地数千亩的厂区就是填海而建,“这也能显示出,要造国产大飞机,就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但不管怎么说,刚刚诞生便要面对国际垄断巨头的夹击,对C919来说,确实困难重重,此时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强力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商飞。作为国家最高决策者,明确发出中国制造大飞机最坚定的声音, 习近平指出,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力争早日让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在考察时,习近平还强调,制造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现在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势头很好,开局很好,希望大家锲而不舍。【详细】
C919一直是中外关注的焦点——这架飞机对于中国民机产业发展、基础工业实力提升乃至发展制造强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制造的首款大型客机,是因为C919为中国自主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数百万零部件和机载系统研制流程高度并行。
C919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辐射拉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工业发展,民机全产业链上有近20万人参与研发制造。
“它对于我而言就如亲人一般,我7年的时光与他共度,这份情感对于国外供应商的工程师们也是一样。”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总体气动部高级工程师余圣晖说,“我们共同的愿望是C919能够飞得更精彩。”
作为统筹中国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的中国商飞公司坚持“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打造民机产业“生命共同体”,GE、霍尼韦尔等3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都成为C919的供应商。
C919大型客机对标国际标准,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这意味着C919适用于全球主要 【详细】
业内人士认为,C919大型客机目前对于我国大飞机制造乃至高端制造业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全球预计至2031年对C919所属的160座级单通道喷气客机的需求量为14538架,价值总量12430亿美元。而我国预计至2031年对160座单通道喷气客机的需求量为2647架。按照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预计至少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5000万美金/架测算,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由于C919研发生产中实行了“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在择优选择GE、Honeywell、CFM等16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的同时,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成飞、西飞和沈飞公司承担了C911飞机大部件的主要制造任务。其中,机头由成飞公司制造,前机身和中后机身由洪都集团制造,机翼由西飞公司制造,后机身和垂尾由沈飞公司制造,前、主起舱门由哈飞公司制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