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燃哭了!中国女足逆转绝杀韩国夺冠!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姑娘!

文 / 夏天 2022-02-07 18:18:19 来源:亚汇网

   结束的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3-2逆转绝杀韩国女足,拿下冠军!

  

   这是2008年以来,我们的女足第一次打进亚洲杯决赛。

  

   也是2006年之后,第一次在亚洲杯中,摘得桂冠。

  

   激动,欢呼,泪水,暌违16年的冠军来得如此不易,赛场内外,你我身边,无数人讨论着这场比赛的结果,全然忘记了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的悲痛。

  

   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能像这场比赛所带来的快乐那般,能让这个夜晚绽放色彩的了。

  

   比赛在7点准时打响,和对战日本、越南时相同,中国队逆风开局,在第26分钟被韩国进球得分。

  

   随后韩国队又拿到点球机会射门进球,上半场结束时,中国队以0-2的比分落后。

  

   决赛大比分落后,就连屏幕前的你我,都能感受到气氛的压抑和绝望。

  

   但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姑娘们并没有气馁。

  

   史诗级的惊天大逆转,即将上演。

  

   下半场开始,在短短五分钟之内,中国队通过唐佳丽的点球和张琳艳的进攻,连续拿下两分。

  

   观众和解说一起欢呼,水庆霞教练的神换人不仅打乱了对方的阵脚,还一举攻下两分,胜利的天平再次回到正中央。

  

   韩国队眼看就要夺冠,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神来之笔。

  

   但紧接着是更神的:比赛结束前1分钟,王珊珊和肖裕仪上演完美配合,完成梦幻般的绝杀!

  

   此刻全场沸腾!无数观众在电视前,在屏幕外跟着呐喊。

  

   胜利的倒计时最终敲响,中国女足第9次拿下亚洲杯冠军。这一刻的激动情绪连接到赛场,连接到你我的身上。

  

   又一次,她们站在了亚洲之巅。

  

   带着曾经铿锵玫瑰的称号,带着从最绝望的谷底一步步爬到山巅的顽强。

  

   她们面前,再无阻挡。

  

   振臂欢呼,仰天长啸,热泪盈眶。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

  

   泪水与汗水之中,水庆霞教练的肢体表达,胜过跨越绝境的千言万语。

  

   回顾本届亚洲杯,女足的表现一直让大家对胜利满怀期待。

  

   小组赛中拿下两连胜,进入8强后又先后淘汰越南女足和日本女足,以无可阻挡的劲头进军决赛。

  

   而其中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几天前,中国女足在面对日本队时的亮眼表现。

  

   主力王霜崴脚无缘首发,面对整体实力更为强劲的日本女足,中国女足踢得异常艰难,比分落后的压力像是悬在头上的重锤。

  

   但她们,拼到了最后一刻。

  

   落后局面下两度扳平比分,中国女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取得胜利。

  

   逆境之中,没有松懈,没有绝望,所有人都在拼命。

  

   艰难的胜利离不开水庆霞教练的努力,离不开每一位队员的顽强拼搏。

  

   “女足的韧劲看哭了”。无论是从赛场表现还是球员精神上,中国女足都收获了全国人民的喝彩。

  

   而回顾过去的一年,女足站在聚光灯下的赛事,宛如过山车般跌宕。

  

   或许大家可能还记得,上次女足与韩国饱受关注的厮杀,是在十个月前,东京奥运会女足亚洲区的预选赛上。

  

   从0:2到4:3,女足姑娘们在开场落后的情况下硬生生扳回比分,锁定了通往东京奥运的名额。

  

   “王霜独进两球,女足挺进奥运。”那天的激动似乎历历在目。

  

   但胜利时的激动泪水,却在不久之后,变成了巨大的挫败。

  

   在东京奥运的小组赛上,女足经历了大比分惨败。

  

   0:5负于巴西,2:8败给荷兰,“女足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宛如喝了82拉菲”,一片倒的舆论对这次的失败毫不留情。

  

   站在世界赛场上,女足的表现,让不少观众大失所望。

  

   赛后教练贾秀全的话,更是激起了千层浪:

  

   “中国女足的复兴,不是我一个教练和教练组能改变的,可能会在下一个大赛止住下滑,但是从规律来说,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他的发言吸引到了无数火力和谩骂,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面对欧洲强队,中国女足确确实实,在实力上呈现出了全方位的落后。

  

   觉得不甘心、因为女足的赛场表现而恼怒、被各种情绪所冲击...很多人只盯着重大赛事的结果追捧或是谩骂,对这之外的过程却毫不关心。

  

   而女足最需要的,却恰恰是在大型赛事之外的关注。

  

   需要关注的,是在聚光灯之外的角落里,那些不曾引起讨论的瞬间。

  

   当我们因为顶尖赛事而周期性地把目光投向女足时,自然也要意识到女足背后的现实困境。

  

   职业化历史不长,青训基础薄弱,观众参与度不高...

  

   就连中国女足的专项记者都表示,自己和女足的球员、教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关注十几天、冷落大半年的日子。

  

   大赛时全民关注,降温后无人问津,这不仅是女足队员们,更是所有支持女足的人需要直面的现状。

  

   相对男足来说,女足的情况有着太多不同。

  

   这不仅仅是球员个人收入上的断层差距,缺乏热度的比赛现场和讨论度,对女足整体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

  

   国内女子联赛的比赛从来不会“一票难求”,相反,即使门票打折甚至免费,到场观众也相当稀少。

  

   只有在国家队的舞台上,女足选手们才有机会被看到,平时的俱乐部比赛几乎没有转播,更很少有观众特意跑到现场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

  

   一场比赛十几个二十几个观众,甚至可能都是队员们的亲戚朋友。即使这几年情况好了一些,球迷会组织上百人到场观看,也难掩巨大场地的空旷。

  

   一场比赛下来,场上听到最多的,是球员们互相呼喊的声音。

  

   没有话题度,没有讨论度,没有关注度。

  

   赞助费低,商业价值低,普通球员的工资低。

  

   踢球的女孩子越来越少,人才储备也随之减少,关注度的走低意味着在国家队队员能得到关注之外,普通球员选择进入女足,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即使我们需要一个大型赛事的冠军来证明中国足球的顽强力量,需要一场艰难跋涉后的胜利来为竞技体育的闪光点而共鸣。

  

   当赛事结束,女足依然会重新沦为背景板。

  

   90年代,女足拿下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攻入世界杯决赛,一曲《铿锵玫瑰》让多少人心潮澎湃。

  

   芳心似水,激情如火,梦想鼎沸。但“女足热”,终究是昙花一现。

  

   竞技体育的赛场瞬息万变,叱咤风云的球员终究会退场,下一步是强者的继续传承,还是黄金时代的凋敝衰落,没有人能预料得到。

  

   在如今人才稀少,后继运动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中国足球要走的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

  

   今天,女足拿下亚洲杯冠军,解说的黄健翔老师在直播间流下了眼泪。

  

   他是亲自经历过当年女足巅峰的人,二十年沉浮似乎只在一瞬,热泪跨越时空与当年的闪耀瞬间遥相呼应。

  

   “这是中国足球,应该有的模样。”

  

   在我们为胜利而欢呼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个亚洲杯冠军的背后,有着太多的困难和心酸。

  

   而我们普通人要做的,不过是给中国女足多一点关注,多一点时间,让女足成为大众真心去关注的赛事。

  

   如王霜所说的那样:

  

   “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再是为了讽刺男足。

  

   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中的我们,还有俱乐部其它踢球的女足球员们,给他们带来踢下去的意义。

  

   我们中国女足,在未来才会,真正强大。”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