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位网友实地探访古天乐捐献的小学,发出了一声感慨:“所谓的慈善只是表面功夫”,顿时引发了大量讨论。
这位网友感慨的原因是,古天乐被捧得太高了,表面上捐献了一百多所学校,实际上这些学校却没能真正帮助到贫困学生。
一些网友感慨:做好事成为了“沽名钓誉”,捐献学校及时成为了让人攻击的“黑点”?
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好事,只要做了一件坏事就被人记恨一辈子;相反,一个人如果做了一辈子坏事,只需要做一件好事就可以得到人们的宽容。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性的劣根性大概就是如此吧!
古天乐确实够黑,但黑的是皮肤,而不是人心。
其实关于古天乐捐学校的争议,历来就有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他做慈善的动机,但是却忽略了摆在眼前的事实。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位实地探访的网友是怎么说的。
网友实地探访的是“红光古天乐小学”,这所学校位于遵义市虾子镇,学校旁边了立有碑文,记录了学校的历史,并赞扬古天乐先生的功德。
据悉,该所小学兴建于2009年,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而投资方不止古天乐一个人,还有当地政府。
具体上,古天乐出资了18万港元,政府出资63万港元,古天乐占了小头。这也成为了网友质疑的动机之一,只投资了很小的比例,却在学校名字中加上了自己的名字,沽名钓誉。
学校加上古天乐名字一事,确实被一些人当成炒作的把柄,称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给自己打广告,真正的目的在于在娱乐圈保持长青。
也有网友表示,中国人向来讲究做还是不留名,真心想做好事的人,又何必在于外界是否知道呢!
这确实有点鸡蛋里挑骨头,按照这种思路,所有做好事的人都不配拥有姓名,凡是留下姓名的好人英雄,都是沽名钓誉。
为了黑而黑,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绕进去了,历史上的那些留名史册的英雄总无法黑了吧!
当然,这位网友也确实指出了一些问题。
他实地探访的这所学校,确实已经人走茶凉,破败不堪,看上去十分荒凉。
据悉,红光古天乐学校已经因为找不到生源,停办了三四年了。既然政府出资建了学校,就说明这个地方需要学校,为什么会找不到生源?
主要原因在于时代发展太快,这所学校附近建了一所新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在新学校里上学,还有相当一部分随着父母进城落户,离开了这个贫穷的地方。
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不可不承认,这是社会发展必然经过的道路,无法避免。
建完之后荒废了,并不等于说当初建立这所学校没有意义,反而说明了这所学校为该地区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建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们能够学习知识,然后改变命运,离开这个贫穷的地方,飞得更高更远吗?
如果某些学成的孩子将来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从这个角度讲,古天乐这所学校的意义非常重大,而不是因为只用几年就废弃,而变得一文不值。
这不是好心办坏事的问题,如果这位实地探访的网友将眼光放长远些,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这点鸡毛蒜皮,就不会发出如此愚蠢的感慨了。
他的言论就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以前缺学校,古天乐出钱捐了;过几年之后地区富起来了,不缺学校了,就开始疯狂批判他,实在是无法理解此人的脑回路。
思来想去,网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蹭流量。
事实上,类似的报道并不罕见,甚至连香港媒体都报道了古天乐学校被废弃一事,在我看来,这些八卦媒体和个人的性质都是一致的。
没有热点创造热点,没有黑点创造黑点,为了流量什么事都敢做,只不过这样的流量吃下去不会丧良心吗?
大部分网友还是分得清大是大非的,一位网友称自己的家乡就有不少古天乐捐建的学校,他亲眼见到了有很多孩子出生的地方有多穷,也亲眼看到了那里的孩子们能有一所学校是多么的不容易。
山区多歧路。这些学校拯救的不只是孩子们的未来,还可能拯救孩子们的性命。
这一百多所学校,哪怕只帮助到了几个孩子,那么古天乐所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甚至功德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