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处在非主流的广场舞突然被体育总局高度重视起来。日前举行发布会,隆重推出有专家研发的12套广场舞,还说要制定标准,规范开展,并举办全国性的展演。按说,广场舞被总局重视,该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全国热爱广场舞的大妈们该奔走相告,但迄今为止,社会反响并非一致叫好,反倒引起舆论的非议。难道体育总局这次是好心办错事了。
“广场舞跳啥,他们也要管呀”—自娱自乐的广场舞,非要统一“制式”?
众所周知,所谓广场舞的参与者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群众行为,所跳的舞种也是五花八门。准入的门槛也很低,跳得好的,一般排在前面领舞,跳得不好的或者初学者自动站在队列的后面跟着学。跳成啥样,就是啥样,参与者谁也不会嫌弃谁。无人监督出勤率,更没人用所谓的标准强迫别人该怎么跳。
正是通过这种松散的、自娱自乐的方式,广场舞才在大江南北迅速推广和普及。据悉,全国参与广场舞的人已达到一亿人。如今,体育总局要推广12套广场舞,说是统一标准,使之规范化。这就意味着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民间自创的广场舞将被逐渐消失,还意味着今后的广场舞将失去自娱自乐的乐趣,变成所谓的规范,所谓的统一。想问一问体育总局,你推行你的《小苹果》广场舞,大妈们不会也不想跳,她们就爱跳自己创编的《军港之夜》、《祝酒歌》……大妈们自己跳啥,你们也要管,也要规范吗?“跳啥,他们也要管呀!”昨天,西安一名经常跳广场舞的大妈甚为不解地表示。
“万一大妈们不认可,谈何推广”—制定标准的,不一定非得是体育总局
在体育总局打算用统一的标准推广广场舞之前,广场舞已经舞动大江南北。每隔一段时期,全国各地的大妈们都在自发地跳当时最流行的广场舞,这说明广场舞在民间已经有了“统一的规范”,只是这种规范完全来自群众自发,并且没有利益驱使,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 【详细】
3月2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共同主办推出的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正式宣布全国将推出从民间征集并由专家改编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然而该新闻推出后,不少网友和媒体都在质疑“大爷大妈跳什么样的广场舞,总局管得着么?”引发热议。对此,25日,体育总局召开临时发布会,澄清“强制规范广场舞”的概念。
“推出12套广场健身操不是要让全国人民跳一样的,只是一种科学引导。”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很多老百姓在议论,包括一些自媒体也说,总局管得太宽,要让大家强行跳一样的。我们是希望广场舞能够彰显个性,不可能强行约束。随后我们还会面向老百姓征集好的广场舞作品。”刘国永补充说道。
据刘国永介绍,为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群体司自2012年起展开调研,组织举办广场舞交流展示活动,从民间征集到259个广场舞作品中精选出如今的12套广场舞健身操,结合科学性和观赏性进行调整推出,并将在全国各地推广,培训广场舞领操员。参与编排的广场舞著名教练王广成也表示,新编排的广场舞更加具有科学健身性,强度适中,适合不同人群。
“广场舞在实践中确实有使用场地的矛盾。现在,文化部、体育总局已经和民政部门一起制定相关的文件,对广场舞进行引导。”刘国永这样说道。而刘国永也介绍,在未来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将把广场舞进行地点放在社区健身站点,社区有义务对广场舞提供场地条件。如果面临场地不足的情况,要通过协商的方式,将广场舞练习时间合理分配。而刘国永也建议,跳广场舞的健身爱好者可配备可穿戴产品,例如一人一个耳麦,减少音乐扰民的尴尬。【详细】
风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舞台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会有全国统一、编排科学、带给人正能量的全新动作。23日,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的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上,主办方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这一消息刚一传出,就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与争议声。
广场舞应多释放民间活力
广场舞热度不减,是因为广场舞在群众健身、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同一群体社交关系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广场舞噪声扰民、过于挤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也依然比较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广场舞的需求与活力,都主要来自于民间;广场舞的问题,却主要来自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和管理的滞后。因此,广场舞的问题需要政府出手,但用行政之手推广和培训统一编排的广场舞,显然是把着力点使错了地方。【详细】
据法新社3月24日报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热情的舞者聚集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街角,整齐地旋转起舞。她们通常是中老年妇女,或者被称作“大妈”。
她们常常身穿统一的服装,挥舞着扇子或是其他道具,在傍晚时分聚集在一起,跟着有时相当吵闹的音乐声跳起集体舞来。提供伴奏的是一台便携式扬声器——有时甚至是真正的乐队。
不过,假如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部能说了算的话,夜里的集体舞活动将受到严格的管理。
负责群众体育工作的官员刘国永对《中国日报》记者说:“广场舞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特点,但现在看来,参与者的过度热情似乎引发了噪音和场地方面的纠纷,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刘国永是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他说:“所以我们必须用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引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