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中国乡村八大忧患!

文 / 阿丽塔 2021-02-23 10:46:24 来源:亚汇网

    年年一号文件,总把农民盼。
    在举国呼吁乡村振兴的时候,中国乡村已经出现荒芜,未来深藏忧患。
    追究其原因,在后发国家“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普遍以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中国,农业与工业之间存在着数十年的剪刀差。在邓小平以后的时代,由于人身控制的逐步开放,国家对于农业的漠视没有得到改变,农业仍然是没有前途的产业,同时工业化与现代化方兴未艾,迫使农民用脚投票,青壮劳力大量涌入城市,农业已经成为老弱病残的留守之地。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为牺牲品。无论种粮还是养猪,都是所获无几,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的毁灭性挫伤。
    对于很多后发国家来说,曾经的落后和被殖民的经历,使其内心深处存在“以农为耻”的思想,同时,作为后发国家,致力于快速崛起的急迫心理,必然造成对农业等“见效慢”的产业的牺牲。
    一个国家的真正发达,不是体现在工业文明程度有多高,恰恰是体现在农业发展水平上。在多数现代国家国家,农业都属于一种弱势产业,正因为如此,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远见,可以从其对待农业的态度上看出来。在众多国家纷纷抛弃“见效慢”的农业时,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却仍然坚守农业。美国每年都给予农业巨大的补贴,因此,在美国搞农业,农民赚钱,而国家并不赚钱。
    从产业效益来看,工业要明显强于农业,所以很多发展中的国家实行的是赶超战略,在这种赶超战略的总体规划之下,往往他们会牺牲农业。不光是中国,很多后发国家都优先发展工业。这种模式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为此,中国需要在农业领域,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中国的农业目前有八大问题。
    一、农产品的价格没有放开。
    中国的粮食价格依然偏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种地不赚钱。对策是未来提高补贴,让国家亏本,让老百姓赚钱,而不是让老百姓冲锋在前扛住粮食价格。国家做出牺牲而不是农民做出牺牲。虽然现在国际粮价比中国低,但是,国家必须尊重历史。不能农民跟你讲市场,你跟农民讲奉献,农民跟你谈反哺,你又跟农民谈市场。农民曾长期为国家牺牲,所有国家也应该有一个反哺期,在反哺期内,国家要有大格局,大眼光。
    二,农业生产的补贴不到位。
    我在回老家的时候发现,按人头计算,一个农民一年的补贴只有几百块钱左右。现在通货膨胀这么厉害,这个补贴标准太低。对策是未来提高补贴标准。
    三、农业没有现代化,也没有纳入现代产业体系。
    台湾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时候,统一、鼎新等食品工业的崛起,背后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甚至统一创业之初,其口号就是“嘉惠地方”。对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模式,造就大批的农副产品基地,食品工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
    四,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连水库都是几十年没有整修。对策是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偏向农村,大约全国至少需1万亿农业基础投资。
    最近几年,中国东中部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五,农村的医疗与社会保险缺乏
    数十年前遍地的赤脚医生,解决了底层民众的医疗问题,而在当下,从前的赤脚医生基本失业,或者是集中到乡镇,县市里去开诊所,大片农村没有医院。农民如何解决看病远和看病难的问题?现在国家提出大病报销90%,如果医疗费用高昂,农民是否承担得起剩下的10%的费用?农民的社保标准偏低,未来谁负担?
    六,农村的教育问题。
    频发的校车事故,都在农村,农村的教育严重不足,对策,将教育资源向农村适当反哺,同时,开放农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机会,比如废除高考户籍。开设打工子弟学校等。
    七、半吊子联产承包造成效率低下
    现在中国的农业效益非常低,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们政策上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是个“半吊子”方式,只有承包,并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广大的农村,都是以家庭为单独,小敲小打,劳动模式,退步到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一度盛行的机械化,几乎被中断。
    特别是中国的南方农村,在田地分配的过程中,都是将田地根据肥沃程度、浇灌便利等条件分出等级,然后各家抓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承包到户的田地都分散在多处,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进而导致今天的农业生产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联产”就成为了不可能。这也是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农村的效率低呢?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土地不能流转。目前,农村的土地是不值钱的,即使被征地后的补偿,给农民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农民对土地有了绝对的支配权,农民的土地价值将会提高很多。那农民就不是穷人了,土地成了他最大的资本。这样的话,农民可以出卖土地资本之后转行,也可以继续耕种。
    对策,未来,农村应该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收益权的分立,农民以家庭为单独,可以选择自由合作,组建农庄,按照股份或者农地大小分红,实现真正的“联产”,建立大的农庄,这样,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同时,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
    而土地民有化,亦可值得期待。
    八,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形同印度贱民。
    在中国,农民不仅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市居民,更严重的是,数千年来,农民都属于社会底层,在等级制度上处于劣势,在当下中国,经常听到有人瞧不起人的时候说:“你他妈就是个农民”,事实上暗含贬义。由此,农民现代化的最后一关,即是废除身份等级制度。
    中国的所谓“干部,工人,农民”,虽然表面上被宣称是分工不同,而事实上是暗含等级,形成了事实上的三级等级制度,这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毒瘤,危害不亚于印度种姓制度。未来需彻底废除。
    新兴的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农民后代,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社会地位,他们已经开眼看世界,体验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种田还是打工,不仅是个收入问题,还存在身份认同。
    中国如不从社会制度上,改革现行户籍限制,真正消除身份等级的隐性分裂,从文化上真正实践人人平等的信仰,长久必影响社会稳定,新一代的年轻农民,视务农为畏途,视农业为贱业,振兴农业无从谈起。而数亿农民,也无法找到未来。农村一旦衰败,则城市失去了后方阵地,整个国家沦为溃败的国家。
    原文发于八年前,根据时势略有修改。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