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不到一个月,连续曝出2家巨头造假:日本制造走下神坛……

文 / 阿丽塔 2021-02-23 10:53:35 来源:亚汇网

    日本因为缺少“低死角注射器”,要白白浪费2400万剂新冠疫苗(够打1200万人)。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日本是制造业强国,怎么会被小小的注射器难倒?
    “低死角注射器”不够,其实反映的是日本制造产量的问题。
    因为国土狭小,这类生产日本国内大都不搞了,倒也很好理解。
    但是,日本制造目前不光是产量问题,今天我就继续一股脑讲完:
    就连日本人一直当作骄傲的质量,现在也是岌岌可危。
    日本制造,正在走下神坛!
    01
    不可思议的造假
    先简单说一个最近的新闻。
    前几天,有新闻报道,日本老牌制药公司——小林化工,在生产治脚癣的药品时,把催眠成分加到了药品当中,而且剂量是安眠药常用剂量的25倍!
    也就是说:吃一片小林化工的这种药,相当于一下子服用了25片安眠药!
    关键是,病人还不知情。
    因为这个问题,造成239人出现意识模糊,还引发22起交通事故,2人因此死亡。
    小林化工创立于日本昭和21年(1946年),年销售额在三四百亿日元。
    虽然已经停业,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这件事情暴露出的问题可以说多到令人发指!
    不过,这个造假案的6大错误,回头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错误一:生产时,员工已经发现原料损失,却擅自决定补料。
    但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的制造过程根本不允许进行补给工作。
    所以,能说日本人每个人都严谨吗?
    错误二:员工要补料也就算了,但是却把催眠成分当作了原料。
    而装这两个原料的容器和形状完全不同,一个是纸盒,一个是金属盒,大小也完全不同。
    这错得也太离谱了!
    图片
    错误三:根本要求,取料称重原本应该两个人相互监督确认。
    但当时,只有一个人在工作,根本没有监督确认,就完成了补料工作。
    生产制度,根本没落实。
    错误四:年销售额几百亿日元的医药龙头,原料管理却全部靠人工手写统计,我们国内常见的二维码扫描及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一个都没有。
    事后检查时,也发现当天的操作记录遗失。
    所以,管理技术简直落后。
    错误五:在药品成品出厂检测中,工厂会通过色谱仪确认成分。
    这批药品曾经发现了一个异常的小色谱峰,当时就怀疑有异物混入,但上报公司领导后,并没有得到重视,内部也没有相关产品检查。
    这?
    错误六:按理说,除了工厂质检,应该还有第三方或者日本监管部门的抽检。
    但事后却查出,小林化工为了应付检查,阴阳账簿造假时长达40年,近500种药品80%都存在造假。
    如果说普通造假只是谋财的话,药品造假无疑是害命!
    02
    日本制造,早已荣光不再
    小林化工,系统造假40年,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制造丑闻的一个缩影。
    就在上周,2月16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曝出日本国内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出现数据造假。
    造假共涉及11.4万多项质检数据,造假行为可追溯到2001年,时间长达20年之久。
    本次造假事件,涉及丰田、日产在内的10多家日系车企。
    这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次日系汽车爆雷事件了。
    图片
    2006年,被称为日本制造的“品质灾难年”。
    最有名的就是那一年,日本索尼公司笔记本电脑被曝出锂电池异常发热起火事件。
    后来,召回了960万颗问题电池,损失超过500亿日元。
    图片
    10年之后的2017年,在日本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汽车产业,再次曝出质量问题。
    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汽车出厂进行终检工作。
    后来,日产关停了6家日本国内工厂,召回116万辆汽车,直接损失250亿日元。
    代价这么大,影响这么坏,日本大企业吸取教训了么?
    并没有!
    从汽车制造所用的神户钢铁造假门,到汽车安全气囊的高田气囊造假门,再到此次曙光刹车造假门。
    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已经让日本制造业跌落神坛。
    当然日本人不只坑自己,连远在另一个半球的英国也没能幸免。
    英国大西部铁路公司花费57亿英镑巨资,买了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新高铁。
    正当英国人兴高采烈地进行首次运行时,可以说“惊喜”不断。
    先是车内空调突然漏水,车厢瞬间变成了“水帘洞”,乘客不得不站起来“躲雨”。
    后来,还发现列车动力转换系统也有问题,不得不返厂维修。
    东南亚的越南也吃过日本人的亏。
    在建设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新武沥县跨海大桥时,日本人可能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建设完成,可等到验收的时候,却傻了眼。
    不仅桥头下沉超出预期,还出现了桥面坑洼不平、接缝过大等问题。
    没出3天,这座桥就垮了。
    据《日经商业周刊》调查,有7成的消费者认为日本制造的商品品质正在变差。
    日本制造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03
    “品质过剩”,适应不了竞争
    近几十年来,生产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之后,日本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
    如果维持之前精益求精、不惜成本的生产策略,不但工期赶不上客户要求,成本也居高不下。
    1962年创业的小林研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家公司位于日本新泻县,当地有90多年的烹饪用具制造经验,靠的就是老一辈工匠艺人高超的打磨技巧。
    如镜面般光亮的IPod,就曾在这家企业生产打磨。
    在1990年时,这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日本真空焖烧锅的内锅打磨业务,每月能研磨40万个内胆。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各种中国制造的低价产品涌入市场。
    客观地说,小林研业产品质量肯定更好,可能用个几十年。
    但是,就普通人生活来说,就算中国产品用10年,或者哪怕5年,甚至接连换,总成本也要更低。
    图片
    为此,社长小林一夫专程来到中国调研,看到中国生产线两边井然有序地坐着50多名工人,分工合理,干活麻利,工资却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小林一夫感叹道:“唉,我们四五个人即使再努力,也毫无胜算啊!”
    原来整个公司,包括社长在内,一共不到7名工匠。
    可当中国掌握了研磨的技术之后,可以迅速将产业规模化,在强化品质管理后,大批国外厂商的订单都转到了中国的工厂。
    小林一夫如今大规模量产的订单已经接不到,只能干一些中国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小批次订单。
    营收规模和利润都受到很大影响,直接损失达7000-8000万日元。
    小林研业的现状,正是日本传统工匠制造业的一个写照。
    一些日本企业也就开始偷偷放弃对自己的“严要求”。
    比如,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被曝造假,同样是因为订单交期压力太大。
    为满足交货期要求,神户制钢长期篡改铝制品和铜制品的出厂数据,冒充达标品投放市场,涉及近200家下游企业。
    篡改数据还不是个体操作员所为,而是在公司高管的默认下进行。
    04
    人口少子老龄化,也是问题关键
    日本多年来深陷少子老龄化漩涡,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人才越来越难以寻觅。
    日本政府曾做过一项调查,在日本大学生中,愿意从事工科的学生比例已经降到了8.7%。
    东京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感叹:以前很多工科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生产一线积累经验,然后一步步成为公司管理层。
    甚至连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都有在神户钢铁工作过的经历。
    最右边为安倍晋三
    可现在,愿意攻读工科的学生越来越少,愿意埋头苦干,不怕在一线流汗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
    如果对这些年轻人还坚持之前的高标准要求,招工将更加困难,因此只能放松要求,在选拔人才时降低门槛,所以影响到了产品的品质。
    日本经历失落的30年后,随着终身雇佣制的崩塌,非正式员工的增加,老一辈公司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如今已难以寻觅。
    员工可能因为今天的一句批评,明天就撂挑子不干。
    之前保密了很多年的大公司造假行为之所以被揭露,也是很多离职的年轻人在网上爆料的缘故。
    别说年轻人,就连前首相安倍晋三也曾说漏嘴:
    他在神户制钢工作时,曾经因为失误输错了尺寸,结果生产出来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
    担心被辞退的他,战战兢兢地过了好几天,结果什么事都没有。
    连日本首相都如此侃侃而谈,可见此事在神户钢铁内部并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神户钢铁2017年终于曝出丑闻,也就不难理解了。
    图片
    05
    制造业本没有什么神话
    实际上,日本制造神话本就是一层薄纱。
    二战后,踩在美国这个科技巨人的肩膀上,加上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制造理念,日本制造业快速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美国的知名学者傅高义,也在实地考察完日本后,专门写了一本《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来肯定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片
    在那个时代,日本制造在有限的需求下,确实精益求精,质量优秀。
    大量日本媒体从不同视角为日本制造搭台唱戏。
    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经营之神一战成名。
    寿司之神、永不松动的螺丝、可以喝的马桶水成为家家户户熟知的日本符号。
    此外,在日本的外国人或者曾去日本旅游的外国人,也起到了“日本免费宣传员”的作用。
    图片
    可是,当神话的泡泡逐渐破裂时,日本企业界却没有去认真反思。
    一旦陷入丑闻,一批曾经精益求精的“工匠”变成了今天只会鞠躬道歉的“躬匠”!
    不信你看,各个公司的道歉都已经成为了一套固定模板,从发言语气到鞠躬形态,甚至到该什么时间流眼泪,都出奇一致。
    但这些草草了事的道歉,都少了对事件的深刻反思。
    制造业本没有什么神话!
    人性使然。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