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展开逆回购,释放1200元流动性。这无疑给在汇率贬值和资金外流预期下,流动性收紧的市场带来利好,央行或有意安抚市场情绪和预期,市场人士进一步预测,未来通过降准来释放长期流动性可期。
昨日公开市场上,央行开展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于2.5%。操作量较上周二大增1.4倍,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大。早在2014年1月底,央行曾进行1500亿元、14天期限逆回购,利率为4.3%。
另外,公开市昨日有500亿元逆7天回购到期,央行通过逆回购实现700亿元净投放。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在近期汇率贬值预期以及资金外流预期下,央行也关注到了短期资金面紧张的情况,有意图地向市场投放更多流动性、安抚市场情绪和预期。
央行此前在2014年1月28日曾进行15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利率为4.3%。
央行公开市场上周净投放50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虽尚难撼动资金面整体宽松格局,但机构对资金外逃带来流动性收紧疑虑有所升温,公开市场操作意在安抚预期。昨日早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各品种利率中除了6月期利率出现下跌之外,其余各品种利率均有所上涨。其中,短期利率中,隔夜利率上涨4.4个基点,至1.745%;7天期利率上涨1.4个基点,至2.531%;14天期利率上涨0.7个基点,至2.605%;1月期利率上涨0.8个基点,至2.699%。【详细】
8月18日,央行进行12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量较上周二大增1.4倍,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大。
此外,本周公开市场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及央票到期,其中8月18日和20日分别有500亿元和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昨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七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个基点。
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奇霖表示,本次央行大额逆回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压低短端资金利率。由于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导致短端流动性偏紧,大行融出意愿减弱。隔夜质押回购利率从7月底1.4%已上升至1.72%,幅度为30BP。
而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各品种利率中除了6月期利率出现下跌之外,其余各品种利率均有所上涨,其中,短期利率中,隔夜利率上涨4.4个基点,至1.745%。
此前,央行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外汇占款7月份均创历史最大降幅,其中,央行7月末人民币外汇占款26.4万亿元,环比减少3080亿元;金融机构7月末人民币外汇占款28.9万亿元,环比下降249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资本外流速度加快,且央行为支撑人民币汇率而加强了对汇市的干预。
李奇霖认为,逆回购之后可以继续期待降准。因为此举意味着央行已经注意到短端资金面的紧张,为了平抑资金面紧张,后续更多大招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其次,7月、8月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流出近8000亿,超储率可能已经到了2%以下,1200亿的逆回购只能扭转0.1%的超储,更大力度的宽松仍有必要,从这一点看降准可期。
国信证券测算结果显示,截至7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水平自6月的2.5%快速下降至2%附近,创年内新低。
再次,逆回购期限短,但只要贬值预期不扭转,央行对中间价干预能力减弱只能依靠3.7万亿外汇储备持续在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行为可能对流动性产生持久性冲击 【详细】
央行启动“天量”逆回购的大动作引发市场对其“后招”的猜想。
根据公告,央行公开市场昨日进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逆回购操作,期限七天,中标利率维持于2.5%。操作规模是上周同期的逾两倍,也超出上周二进行的50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
从数字上来讲,这是自2014年1月底以来,央行单日逆回购操作的最大量。尤其是恰好在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软预期较强、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放量“注水”,更凸显出短期资金面不足所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本周公开市场还将有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在央行昨日实施1200亿元逆回购后,本周市场基本可以提前锁定净投放态势。
对于央行突然加大逆回购的原因,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李奇霖表示,主要是近期外汇占款持续流出叠加央行干预汇市,导致短端流动性偏紧,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压低短端资金利率意图明显。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3080亿元至26.4万亿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2491亿元至28.9万亿元。由此,今年7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我国央行口径和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负增长最大的一个月。 【详细】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18日进行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于2.5%。操作量较上周二大增1.4倍,创2014年1月底来单日最大。对此,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以股指跳水方式表达对流动性紧张的担忧。
此前,很多分析认为,在外汇占款出现大幅下降、汇率波动强烈、干预外汇市场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央行会在上周末出台降准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层似乎并没有急着出台降准政策的意思,而是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资金面平稳。应当说,这也是近几年来央行在缓解市场资金矛盾方面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能够维护市场的资金平衡,也能够试探市场对政策的期待程度,从而比较主动地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去向,避免频繁降准降息带来市场的剧烈波动。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扩大逆回购幅度,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对市场反应的一种测试,是为了更加主动地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
一旦市场在逆回购扩大后趋于稳定,资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那么,央行就可能不再选择降准,而是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市场的资金平衡。
而另一种可能是,扩大逆回购是降准的前奏。众所周知,由于受美联储加息脚步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股市震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外汇占款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关机构估计在8000亿人民币左右,加上央行为了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也在加大市场市场力度,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