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汇市贵金属及股票等全球市场每日焦点(7月11日)
文 / 克拉克
2022-07-11 15:58:05
来源:亚汇网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疫后复苏,但目前复苏仍然不平衡,仍然可能受到内部与外部的不利因素影响。
中国或继续采取增量刺激措施,可能提前释放特别债券额度,或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巩固下半年的经济复苏趋势。
中国传统基建存在不完善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离不开兼容的新型绿色基础设施,加大基建投资有望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市况回顾: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7%,PPI同比上涨7.7%。专家表示,预计全年物价有望保持稳定。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五小幅收低,香港恒生指数则收高,但二者周线均下滑。分析指出,海外经济衰退忧虑升温,令投资者观望氛围浓厚,A股旅游板块上周领跌大市。
现状分析:
美联储在6月大幅加息之后,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加。最新数据显示美国6月非农数据表现强劲,或继续支撑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于此同时,欧洲央行等全球多家央行加紧政策收紧速度。在欧美经济下行风险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能否摆脱欧美衰退风险?
政策有望持续,复苏保持强劲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综合来看,花旗认为经济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目前复苏仍然不平衡,容易受到内部与外部的多重不利因素影响。
花旗预计美国对华关税在下半年可能部分调降,但这可能难以完全抵消全球需求疲软给外贸带来的风险。政府或将继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成本。消费服务行业在未来几个季度可能继续面临压力,但是在经济恢复后,也可能出现快速增长。
由于全球衰退风险增加,花旗预计三季度中国经济或同比增长4.8%,略微下调了第四季度GDP增长预测0.2%至5.3%,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保持在3.9%不变。
对于2023年,由于今年基数较低,在房地产周期正常化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经济或将受益于今年推出的刺激措施的滞后效果,疫情后社会重新开放的复苏效应也可以进一步帮助抵消外部的不利因素。花旗预计2023年中国GDP或将增长6.1%。
温和的通胀能否持续?
最新数据显示,在“猪油共振”、需求恢复、以及去年基数走低等因素推动下,中国6月CPI同比涨幅升至2.5%的近两年高位。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输入性通胀可能逐步见顶。国内复苏不均衡也可能限制工业价格上涨动力。花旗预测PPI通胀将从上半年的7.8%降至下半年的3.9%和2023年的1.8%。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猪肉价格第三季度仍可能上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化肥成本上涨也可能会推高粮食和相关食品的通胀,社会面重新开放也可能会增加服务价格的上涨动能。花旗预计CPI通胀将从上半年的1.7%上升到下半年的3.4%和2023年的3.3%。PPI-CPI差距的缩小可能有利于中下游行业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
下半年或维持财政扩张政策
对于下半年,花旗中国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可能会采取增量刺激措施,来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在房地产销售和项目开发重回正轨之前,需要更多的房地产支持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以恢复消费者信心。另外,财政部可能会增加约1.5万亿人民币的补充资金。
在刺激政策方面,货币政策面临美联储激进加息和通胀担忧加剧等制约因素,中国的政策组合正变得更加以财政政策为导向。花旗认为中国央行在调整刺激措施时会更加谨慎,并根据最新经济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由于中国央行政策重点是提振实际信贷需求,央行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优先考虑扩大流动性注入而不是降息。花旗预计央行可能不会下调政策利率,但仍会酌情下调25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下半年财政扩张趋势。
据彭博社7月8日消息,中国下半年可能增发1.5万亿地方政府特别债券。如果政策落地,今年特别债总额度将达到5.15万亿,创历史记录。
基建投资再加速,助力稳定增长
从长远来看,即使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仍然存在不完善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离不开兼容的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中国拥有低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率基建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正当其时。及时出台具体的基建投资行动计划或将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
中国正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基建融资或将得到全面改善。国务院上调信贷额度8000亿元,设立规模3000亿元的“政策性发展金融工具(PDFI)”,供政策性银行为基建项目融资。花旗预计2022和2023年中国基建投资或将分别增长7.7%和5.0%。未来基建投资规模取决于:[1]对财政收入的补充规模;[2](政策)银行和非银行贷款规模;[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PPP融资的复苏情况。
投资策略:
花旗私人银行研究团队认为,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或已接近底部,相对强劲的周期性复苏可能开始显现。近期花旗研究团队的全球股票策略师也将中国股市上调至超配。
此外,由于财政政策存在滞后效应,花旗预计未来财政政策的影响也可能逐渐显现。在政策助力下,花旗认为中国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可以避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中国股市估值偏低,股市有望逐渐企稳反弹,投资者或可以扩大布局仓位。
在板块层面,鉴于中国未来或进一步加快传统与新型基建项目投资,建筑与机械设备、原材料与可再生能源板块或逐步受益,投资者可以关注相关布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