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能放松,经济还需复苏
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其短期利率在零附近。并表示尽管承认通胀上升和经济好转,但仍将继续以每月1200亿美元的利率购买债券。
美联储没有暗示正在考虑放慢资产购买的步伐,更不用说考虑加息了。委员会指出,随着疫苗接种的进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指标有所加强。
美国在大力推进疫苗后,疫情开始显着回落。拜登在上台百日后,包括建立由联邦政府管理的大规模疫苗接种点,并部署武装部队人员来协助其管理。结果是4月21日前,就实现了2亿剂接种的目标,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支持率。
但正如今日美联储强调的,疫情仍然对经济造成压力,前景面临的风险依旧存在。尤其是印度疫情的不断恶化,全球各国仍然需要高度警惕印度病例的输入。
通胀还需上行,购债未到缩减
对于美联储来说,无法控制疫情的发展,仅能通过货币政策来确保经济的复苏乃至扩张的脚步。在前期不断放水下,无论是大宗商品原油、铜还是木材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式的暴涨。不过美联储依旧认为货币供应不影响通货膨胀。
根据芝商所的联邦利率观察工具,自美国经济呈现复苏迹象,市场就开始逐渐押注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如下图所示,虽然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黄线)仍然处于低位,但是从2月份开始就出现波动。
叠加3月以来的强劲经济数据,包括新增非农就业91.6万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下降、零售销售环比涨近10%,远超预期5.8%,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大升幅等。这些都暗示经济扩张仍在进行并且还没有减缓的势头,通胀也将继续上行。
美联储认为,近期的通货膨胀只是暂时性的。只有通胀回到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升至2%以上,才会考虑加息,“极不可能”在年内加息。
鲍威尔发布会上还强调了通胀和就业出现充分的好转,才会在利率决议上跟市场沟通购债缩减的计划。时间上来看,下一次6月份的美联储利率决议会更加重要,届时还将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和点阵图,可以更加直观看出美联储对于紧缩货币政策的看法。
物价继续上行,新兴市场压力徒增
为何人人都在关注美联储缩减购债的暗示?并不是担忧美国经济太强势,而是减少资产购买意味着,前期受资金助推的品种将会有极大概率出现衰退走势。
此次美联储再次强调不干预短期的物价上涨,导致市场再通胀交易的情绪继续高涨。经济周期晴雨表的铜价在近期更是触及近十年高点。
通胀有利于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可以靠通胀消解债务。只不过通胀压力是全球性的,处在全球美元系统中心的美国可以不加息,但外围压力就大了。
在错过大宗商品的机会后,可以关注目前仍未加息的新兴市场货币,或许某次议息会议就将带动货币升值趋势显现。